从社会、种族角度解读夏洛克的悲剧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张林
[导读] 吝啬,恶毒,不择手段,贪婪似乎已经成为夏洛克的标签,他也正是因此为人们熟知。

广西师范大学 张林 541006

[摘  要] 吝啬,恶毒,不择手段,贪婪似乎已经成为夏洛克的标签,他也正是因此为人们熟知。他的身份不仅是威尼斯贪婪的商人,他也是犹太人的典型代表。但在历史上,犹太种族一直遭受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政治迫害,本剧的作者莎士比亚也站在基督教的立场抨击犹太人。但从种族宗教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看,夏洛克也是一个饱受压迫的人物,他背负着犹太人多年来的辛酸和艰难,但由于种族歧视的原因,这种偏见延续至今。本文从社会、种族角度为夏洛克申诉。
[关键词] 夏洛克 种族 宗教 歧视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此剧中,主角夏洛克是一个以放高利贷为生的犹太籍商人,而安东尼奥,作为一个上流社会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人,虽然自己不富裕但却真心对待朋友并且借钱时从不收取额外的利息。这让夏洛克心生厌恶渐渐仇视与他作对的安东尼奥。鲍西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贵族小姐,与当时穷困潦倒巴萨尼奥心意相通,互相爱慕。巴萨尼奥为了解开鲍西亚父亲留下的盒子,向安东尼奥借钱以追求鲍西亚,此时安东尼奥几乎所有家当仍然在海上,于是以自己的名义向夏洛克借三千块钱并且答应他如果不能如期偿还,就割取身上的一磅肉作为抵押。巴萨尼奥顺利和鲍西亚在一起,但与此同时,安东尼奥的商船出了意外,按约定他必须被割取一磅肉,最终聪明的鲍西亚巧妙解围。夏洛克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被斥责为恶毒、冷血无情。为何夏洛克不要赔偿的几倍金钱,却要安东尼奥的一磅肉?原因仅仅是他的冷酷无情,毫无人性吗?其实不全是这个性格原因,人们忽视了他的宗教种族处境——一个在异邦的犹太人。那个时代社会和宗教因素导致了夏洛克的悲剧命运,也是多数犹太人的悲剧命运。
        一、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社会的双重压迫
        纵观全剧,夏洛克受到安东尼奥,其他上流社会的人甚至他仆人辱骂很大原因是他为犹太人。安东尼奥骂他为异教徒,安东尼奥的朋友萨拉尼奥把他比作为人世间一头最顽固的恶狗,甚至他的仆人老高波也称之他为魔鬼。夏洛克之所以有这样的遭遇和结局主要因为当时的宗教背景和种族歧视。
        看似杰西卡私自拿走家中钱财与基督教徒罗兰佐私奔是驱使夏洛克报复的动机,但是积压依旧的冲突是那些道貌岸然的基督教徒赤裸裸的鄙夷唾弃他的人格,侮辱他赖以生存的职业甚至视他的民族信仰为草芥。杰西卡改教与出逃是压死夏洛克最后一根稻草,并且以安东尼奥为首等人平日里取笑讥讽让夏洛克坚定决心报仇。夏洛克认为:“一磅肉”“拿来钓鱼也好;即使他的肉不中吃至少也可以出出我这口气.他曾经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讥笑我的亏蚀,挖苦我的盈余,侮辱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 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我是一个犹太人……你们已经把残虐的手段教给我,我一定会照你们的教训实行,而且还要加倍奉敬哩。”这是夏洛克在绝境中的怒吼,当他说到“只因我是一个犹太人”千言万语汇成一句铿锵有力的9个字,愤怒却无奈的道出了夏洛克作为犹太人典型的生存现状。
        犹太教与基督教有很大的历史渊源。在世界三大宗教中,犹太教同基督教是最古老的宗教之一。犹太圣经被基督教称为《旧约》,基督教在旧约中增加条目称之为《新约》。因此犹太教与基督教本是同源。在耶稣被迫害之前,基督教其实不是主流信仰宗教。公元四世纪之后,基督教成为罗马的主流宗教,并且罗马统治者认定其他宗教为异教,甚至会受到残酷刑法。基督教认为犹太教人背叛上帝杀死先知,渐渐妖魔化犹太教。因此基督教和犹太教早在千年前有了斩不断的宿怨。
        基督教繁荣直到宗教改革时期,才有所削弱。本剧的历史背景在中世纪基督教统治时期,犹太人早已剥夺政治人生权利,根本无法从事正当职业,只能凭借天生的商业头脑赚钱,其中很多人都只能被迫以放贷为生。当时新兴资产阶级认为海外运营商务资本才是商贸途径,而放贷是以卑劣的手段赚钱。因此夏洛克的贪婪的房贷商人性格可能是建立在反犹太人的刻板印象上的。自从1290年犹太人被驱逐出英格兰之后,莎士比亚很少会接触到真实的犹太人,因此推断夏洛克这一形象刻画是基于传统定型的观念。
在宗教和社会双重压迫下,夏洛克只能从事犹太人最稳定的生存行业,放高利贷。也只有钱才能换来本来应有的人生权利和幸福。
        二、所谓的“法律公平”实质上助长压迫犹太人
        由于宗教原因,夏洛克一直饱受基督教徒恶意的讽刺数落,在生意上举步维艰,生活上不受亲人理解,精神上还要受到安东尼奥等人的摧残。其实他也是一个受害者,可以说,无论在家里还是社会上,他都在被歧视和误解。在放贷上,他短暂的春风得意,试想如果他不受宗教信仰限制,凭借他的聪明机智可以在威尼斯的生意场上耀武扬威,不必屈伸于贫民窟,可以财富带来的安逸舒适。更悲惨的是,手握白纸黑字证据,是本应该胜券在握的官司,但由于巴萨尼奥等其他友人沆瀣一气,包括法官,上下串通,强词夺理,结果反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悲惨下场。原本占据有利地位的原告反被步步逼迫。此时安东尼奥趁机威逼夏洛克答应两个致命的条件,一是让他放弃宗教身份放弃犹太教,改信基督教。二是剥夺他的财产权,立下契约死后的财产必须给杰西卡和罗兰佐,他那未承认的女婿,多么宽大仁慈的安东尼奥!不仅掠夺走犹太人唯一赖以生存的东西—钱财, 又剥夺了犹太人的宗教和民族的身份。让可怜的夏洛克在当下和未来难以生存,活着痛不欲生,死后更不足惜。足以见犹太人所的受歧视和迫害之深。
        尽管夏洛克生活在威尼斯,但是他从未被承认是一个公民,“异教徒”,“异邦人”两个名号把他隔绝。聪明的鲍西亚抓住了法律针对犹太人的歧视:“威尼斯的法律规定:“如果一个异邦人企图用直接或间接手段,谋害任何公民……犯罪者的生命悉听公爵处置,他人不得过问。”根据法律规定即使犹太人(夏洛克)受到了攻击诽谤,他只能选择接受因为没有保护“异邦人”的法律。针对“异邦人”,威尼斯的法律明显是双重标准,明显袒护包庇基督教徒,并且合理合法地歧视针对犹太人。


而为人所称赞的鲍西亚,却利用她的巧舌弹簧利用这一公平的法律助长对犹太人的压迫和剥削。
        正如安东尼奥所说:“威尼斯的繁荣完全依赖着各国人民的往来通商,要是剥夺了异邦人应享的权利,一定会使人对威尼斯的法治精神发生重大的怀疑”。因此威尼斯立法保护商人的合法权益,是的法律确实看似保护包括犹太人商人的正当权益,但反观鲍西亚的辩词,不难发现这部法律的双标之处。这部法律实质进保护信奉基督教的公民,尽管安东尼奥违约在先是铁铮铮的证据,但在法律的保护下,夏洛克却惨遭惩罚。这是多么有法治精神的城邦!这是多么公平公正的法律!一方面利用犹太人,一方面迫害犹太人,夏洛克最终只能在夹缝中屈服。
        三、“吝啬鬼”依然有爱和意志
        其实夏洛克的心里,有一样东西占据他心里最重要的位置,那就是他唯一的亲人杰西卡。毫无疑问的是吝啬鬼并不吝啬对女儿的爱,对比于其他基督教徒,他的爱显得无私但又“微不足道”。可怜的犹太籍夏洛克,在基督教徒主导的社会里夹缝生存,试图融入他们。但是基督教徒的社会里“容不下”他,四处遭受排挤冷眼。最终亲情成为了夏洛克唯一也是最后的情感寄托。他的已故妻子曾经赠与他一个绿玉指环,然而杰西卡却拿她宝贵的遗物交换了一只猴子。夏洛克得知后愤怒的说:“即使拿一大群猴子来交换,我也不愿把它给人。”夏洛克不是在惋惜失去了指环,他是痛惜和失去了和妻子最后的物质联系,并且可悲的是最爱的女儿切断了这一物质联系。尽管他爱他的女儿,给予她信任教导,而他的女儿却不留情面地背叛了他。
        夏洛克不希望女儿和基督教徒有太多接触,有人批评这是自私是束缚,但以一个父亲的层面来看,他的初衷是保护女儿。没有人比夏洛克更了解这些上层社会的基督教徒的真实面目了,同时他不希望单纯的女儿卷入他和基督教徒的纷争中。结果是他最担心的后果发生了,他无法劝住女儿,无法阻止女儿并且在利益纠纷中失去了他唯一的亲人。
        杰西卡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却公然在基督教徒前表达自己犹太家庭是个地狱,这让不少人对夏洛克的误解更深一层,支持她改教,为爱情私奔。诚然,夏洛克确实爱钱,这是生存之基,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只会赚钱的金钱机器。他爱她的女儿,所以无条件的信任她的女儿。因此他放心的交给杰西卡掌管钱柜的钥匙,殊不知,这一爱的举措却便利了杰西卡私奔。他的暴怒不是她的女儿拿了金银珠宝,而是杰西卡把他的血汗钱拱手给基督教徒。我们对比一下另一个吝啬鬼老葛朗台,直到自己临终的一刻,才恋恋不舍把钥匙交给女儿并且让他看好钱财。这才是不折不扣的自私自利毫无感情的赚钱机器。基督教徒们处心积虑的拐走他最爱的女儿变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连爱都要被剥削走!
夏洛克不仅有爱并且有种族,民族意识。
        剧中的夏洛克从始至终在遭受种族歧视和迫害,同样借贷的安东尼奥讥笑他的职业高利贷者,嘲讽他的不义之财他忍了,其他的基督教徒默认他是异教徒、疯狗,他也都忍了,并且没有言语的任何反抗。但是安东尼奥往他的犹太袍上吐唾沫一事,夏洛克当时虽然忍气吞声,而后却一直耿耿于怀,因为安东尼奥不仅唾弃了他本人,更是唾弃了他的民族和信仰。当安东尼奥不得已向他借钱时,他终于可以有机会报复了。所以立契约时,他不要安东尼奥付任何利息而唯一的条件就是割下他身上一磅肉。由此可见,夏洛克并不是只是金钱至上的借贷者,他更是一个深爱自己民族和信仰的犹太人。
        夏洛克的民族精神让我为之动容,尽管他忠于自己的宗教信仰,但是面对别人的嘲笑,他却默默忍气吞声,鲜有语言上反击,从未有行动上的反抗。他的大好机会就是安东尼奥无法如期还钱,按照契约上的内容,夏洛克本可以大快人心的割取一磅肉。法庭上,公爵等一行人劝夏洛克回心转意,试图用慈悲的言论 打动夏洛克,更是愿意多还几倍的钱诱惑夏洛克。此时他终于言语反击,用强有力的语言回击我又不干错事,怕什么刑罚?你们买了许多奴隶,把他们当作驴狗骡马一样看待……因为他们是你们出钱买来的……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这也让基督教徒低头一次,如果他成功割取安东尼奥的肉,夏洛克也为犹太民族扬眉吐气了一回。但是事与愿违,语言的反击被鲍西亚的巧舌弹簧瓦解。法律是站在基督教徒一边的,威尼斯的异教徒始终无法被认同,这也预示了夏洛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复仇之路以失败告终。面对法院的判决,他绝望的交出了财产,改信基督教,还要佯装出满意。归根究底,他的反击仅仅停留在语言的层面上,并没有实际行动的支持,最终功亏一篑错失报仇良机。但是精神上,值得赞扬的是他虔诚于自己的宗教民族,面对异族人讥讽不卑不亢,捍卫自己的宗教信仰。
        四、结语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刻画了令人又爱又恨的夏洛克,他既值得同情惋惜,也让人鄙夷唾弃。他一方面吝啬贪财,另一方面他任具有爱和意志。夏洛克的悲剧也是犹太民族的悲剧,更深层的也是基督教与犹太教千年冲突的产物。夏洛克虽在威尼斯,但是因为宗教种族原因,无法购买土地房产,也不能同普通人一般从事除放高利贷以外的其他行业。他凭借自己天赋异禀的商业头脑在狭路上安身立命,却被种种误解,被贴上视财如命,冷酷等标签。雪上加霜的是他仅存的亲情纽带杰西卡也认为父亲是个魔鬼。不仅在生意场上,他处处受各个阶级基督教徒的鄙视和谩骂,却只能忍气吞声。夏洛克受上层阶级基督教徒的嫉妒,站在道德至高点的资产阶级联合将他“合理合法”的铲除,最终他赔了夫人又折兵,失去了财富和女儿、还被迫改信基督教。所以夏洛克的命运,就是他作为一个犹太人的悲剧。
参考文献
[1]陈俊.夏洛克:一个悲剧性人物---重读《威尼斯商人》[J].武汉大学学报,2001(4)484-487.
[2]薛潇.人际意义视角下《威尼斯商人》的语气解读[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2(06):63-65
[3]何小颖.夏洛克的命运 犹太人的悲剧——《威尼斯商人》重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9):156-160
[4]程戈:被扭曲的犹太人形象的艺术表达和文化诠释——重读《威尼斯商人》[J]《东北师大学报》,2004(01):102-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