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有效教学策略-以高段写人记叙文为例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廖素敏
[导读] 语文的学习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小学生在小学语文阶段学好语文,才能为以后的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实验小学新天地分校   廖素敏

摘要:语文的学习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小学生在小学语文阶段学好语文,才能为以后的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学习主要分为阅读与写作两大板块,小学语文写作主要是让学生感知周围环境,尝试着用写作的方式,将周围的环境表达出来。学生尝试着用语言将自己的感知表现出来,正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创造性运用的过程。在语文阅读学习当中,记叙文占据较大的篇幅。记叙文的主要内容通常是写人或写事,常常使用到记叙和描写的写作手法,是小学阶段学生掌握的最好的一种写作体裁。在五六年级,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引导着学生写好记叙文,让学生尝试着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知与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写人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常常出现在五六年级的课文当中,因此,教师应该抓住阅读文本的教学,让学生从课内迁移到课外,掌握住阅读文本中作者使用的写人记事的方法,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将作者使用的写人记事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方法。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小学高年级教授写人记叙文的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以优化写人记叙文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改变现阶段写作教学的弊端,以此来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高段;写人记叙文;策略
        按照课本的编排方式来看,通常会在学习完一单元之后,安排一个写作题目。教师也通常会在学习完一整单元之后,给学生安排写作课。在写作课上,首先教师会根据课本给学生一个写作的题目,并提出相关的写作要求,接着,教师会呈现给学生自己已经准备好的优秀的写作范例,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或者在小组之中讨论一番,看看别人的作文是怎么写的好的,在学生看完别人的优秀作文之后,教师就会把写作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凭借着自己对题目的理解进行创作。一般来说,在一个星期之内会安排一次写作课。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并不浓郁,写作文也只是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而已。总体看来,学生在写作课堂上并没有学习到相关的写作技巧,在写作时也完全只是依靠自己的感觉而进行的。教师忽视了写作教学,导致了学生的写作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一、小学高段写人记叙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为写作而写作,缺乏真实案例
        在作文课上,教师通常都会给学生一个固定的写作题目,然后让学生阅读他人的优秀作文。教师不会对作文题目进行相关的讲解,造成了学生对作文题目的理解不够深刻或者理解不够准确。在此情况下,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作,就会出现选取的事例不恰当,或者选取的事例完全脱离了自己的生活。学生阅读了其他人的优秀作品,为了使自己的作文能够向他人的一般优秀,很多学生都会模仿他人的写作方式,甚至会改编他人作文中的例子,来融入自己的作文当中。很多学生在写作时都会拿出自己的作文参考书,对作文参考书里面的片段进行改写或者是拼凑,形成一篇自己的作文。通过这种方法写作出来的作文,远离学生的真实生活,作文当中选取的例子是别人的,学生没有体验过,自然不会有深刻的感受,更不会流露出感人至深的情感。长此以往的下去,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损耗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导致体验不够深刻
        一篇优秀的作文通常都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作文中所选取的事例应该来自于学生的真实体验,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作文才会流露出学生真实的情感,通常这些感人至深的事例,需要学生从生活当中去提取,因而也就需要学生密切关注自己的生活,要有能够发现感人至深例子的敏感度。然而,大部分学生都沉浸在繁忙的课业当中,对于生活缺乏细致入微的关注,时常觉得自己的生活当中提取不出来优秀的写作事例。很多学生都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可以书写的,所以,他们愿意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去改编他人的例子。追根究底,出现这种状况的最终原因还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



        3.缺乏必要的写作技巧,对人物的描写模棱两可
        很多学生在写作当中都会出现同一个问题,他们写作记叙文,就像是记流水账一样,把每一件事都记录下来。这样的写作方法导致记录的事情很多,但是对于事情缺乏相关的描写,从而使自己的作文缺乏感染力。例如,一位同学写在大雨瓢泼的夜晚,母亲背着发烧的自己去医院看病时,只是记录下来了这件事情,却对雨是怎样的大,母亲背着自己是如何的艰难等关键处缺乏细致的描写,因而,我们从作文当中也体会不到母亲对于孩子的深情。
        二、小学高段写人记叙文教学低效的原因
        1.教师忽略了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很多语文教师都认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小学阶段主要是加强阅读教学,初中阶段才应该加强作文教学。因此,很多语文教师在学期刚开始的时候都会制定大量的阅读教学计划,并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加以实施和贯彻,课后也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加强阅读训练,但是,却为写作教学留出出了较少的时间。就算是在写作课当中,也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发挥来进行写作,缺乏必要的写作技巧的教授与指导,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当中抓不住重点、抓不住要点,写出来的作文就像记流水账一样。
        2.教师忽略教学评价的作用
        教师在教授写人记叙文的时候,通常会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给出作文的题目,提出写作的要求;第二步是让学生阅读他人的优秀作文,并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创作;第三步是把学生写好的作文收上来,教师进行批改。根据调查发现,语文教师比较注重前两个步骤,当他们把学生的作文收上来以后,会大概的给出一个评语,但在评语当中,一般不会提及学生的可改进之处,让学生在拿到自己的作文本时,依然不知道怎么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在给出评价时,不仅要给出一个总体的评价,还要能够给出学生改进作文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根据评价语言自行修改自己的作文。
        3.学生对于生活缺乏深刻的体验与思考
        现在大部分的学生每天都沉浸在繁重的课业当中,很少能抽出时间去拥抱大自然,自然感受不到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乐趣。不能说学生不去观察思考生活,是他们没有时间来做这些事情。长时间如此,学生便缺乏了鲜活的写作素材。依靠从他人优秀作文当中借鉴出来的范例拼凑出来的文章缺乏生机与活力。
        三、优化高段写人记叙文教学的策略
        1.要求语言通顺,词藻优美
        许多教师在批改高段的作文时,发现仍然会有这样的问题:学生写出来的句子并不通顺,读起来极为拗口。所以,学生写完作文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大声的朗读三遍,确保学生的作文能够做到语句通顺。
        教师应教学生准确的使用形容词、副词、修辞手法。在写作时准确地使用形容词、副词、修辞手法不仅能够生动形象地呈现出人物的心情、性格特点,还能使自己的作文词藻优美。比如,“王老师和蔼可亲地对小明说”一句中“和蔼可亲”一词就体现出了老师对于学生的关爱,如果去掉这个词语,就不能体现出王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由此可以看出,准确地使用形容词、副词不仅能够使刻画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还能使文章文采斐然。
        2.抓住重点,写作立意要深刻
        在写作教学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新的眼光或新的角度来审视旧的作文题目,能够使学生对作文题目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写出具有深刻立意的文章来。例如,学生面对同一个写作题目-《我的朋友》,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不仅可以写出朋友的特点,还可以写出朋友带给自己的成长。同时,教师也要教会学生善于选择事例,能够抓住典型的事例来进行写作,以此来突出所写人物的特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