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刘茜茜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刘茜茜
[导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成人的心理问题加剧了,同时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加重了。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嘉祥实验学校  刘茜茜  4533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成人的心理问题加剧了,同时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加重了。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班主任应该了解学生的相关问题并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措施进行解决。本文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一、班主任开展教育活动的现状
        班级是学生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场所。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负责人,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引导者。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也是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尤其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心理问题是无法用肉眼看见的,并且一旦发生心理问题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必须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予以重视。但如今还存在大量的小学班主任,他们学历水平不够高或者是经验不够丰富,因此他们缺乏相应的心理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经验,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更别说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因此应该加强班主任对心理健康知识理论的掌握以及实践的应用,能够细心的察觉出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找到其源头进行解决。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调查显示,每100位小学生中存在1/4的学生有轻微的心理问题,1/6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困扰.他们有的是学习困难、不愿与人交往,有的是情绪无常、攻击性强.如果不及时的针对学生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很可能会进一步的加重学生的心理困扰从而转变为心理疾病。比如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会产生厌学心理,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处理会出现逃课,逃学甚至更严重的现象发生。对不愿与人交往的学生,如若不及时的进行疏导,可能会使他们产生抑郁症。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现如今,小学生犯罪率频发的原因,主要就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及时的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找到其根源进行解决,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进行健康教育的相关措施
        1、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不够强,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以至于他们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不合时宜的行为,并且没有认识到这些行为是不正确的。


因此班主任应该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用责任意识来规范自身的行为[1]。比如让学生自己投票选择班长,并告诉学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也就是说在选择班长之后要积极的配合班长的工作,或者是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轮流当组长,认识到组长的不容易,并且从当组长的经历中培养责任意识。如果学生之间发生矛盾,班主任应该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了解到在这场矛盾中自己的责任,并且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还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及家庭责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并根据目标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实施。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些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内敛,不擅长与同学相处,还有些学生由于比较自卑,害怕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因此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拥有较强的自信心,他们才能够变得开朗并乐于与他人进行交流,当然性格的开朗也会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对待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勇敢一点,并且在他回答完问题后,对他进行表扬,慢慢的就会使他拥有自信心并积极的回答问题。对待比较自卑的学生,可以让他担任小组长,并且在私下告诉他的组员,要积极的配合小组长的工作。在每完成小组任务时都及时的进行表扬,使他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以及自己能力的体现,从而培养其自信心。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让学生真心的接纳教师,遇到问题时,主动地向教师寻求帮助.并且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在采取措施时学生容易接受并配合。但现如今仍存在一部分的教师把自己放在领导地位,认为自己说的永远是对的,并且不允许学生反驳自己,当学生不听话或者做错事时,任意的责罚辱骂学生。这一类教师不仅不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同时还会被学生所厌恶、排斥,更甚者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因此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活动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掌握知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教师是一种有责任感、使命感的职业,是关爱学生,以身作则,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和学生是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并没有高低之分。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比较敏感,特别注重教师的面部表情和语调,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面带微笑,语气平缓,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使学生感受到温暖的同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小结
        现如今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负责人,应该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仔细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或纠正。
参考文献
[1]张花.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科普童话,2017(37):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