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思考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毛忠民
[导读] 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进行数学史教育以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手段。

浙江省义乌市上溪中学        毛忠民 322006

摘要: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进行数学史教育以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手段。文章首先对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教材中的数学史料进行了探讨,然后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史;思考
        前言:1972年,第二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成立了HPM研究小组,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愈来愈受到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教材中也逐渐开始融入数学史料。在数学教材中融入数学史料,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并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增加他们数学知识储备。对高中数学教材种的数学史进行分析、思考,能为数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参考。
        一、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数学史综述
        在人教版教材中,融入的数学史料大致可以分为4种,分别是:点缀式史料、附加式史料、复制式史料和顺应式史料。其中,点缀式史料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共计14处,大都以古今中外的数学家肖像、数学著作图案及反映数学主题的图片为主,而这些反映数学主题的图案,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了天文、航天、生物、艺术、交通及计算工具等;附加式史料则是向读者介绍相关数学知识的历史背景,或是展示相关数学知识历史发展的脉络,或是直接展示历史上的数学材料。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附加式史料大都以“章前语”、“旁白”或课后“阅读与思考”这几种形式存在的。其中,“章前语”和“旁白”一般均是以“小贴士”的形式设置在相关数学知识的旁边,对于一些重要的数学公式、符号以及数学家进行简短的介绍,而“阅读与思考”则是作为教材正文的补充,主要向学生介绍相关数学知识的运用;顺应式数学史料也是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比较常见的方式,如《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直线、圆的位置关系”中“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在课后练习题第二题就利用赵州桥设计了问题:复制式史料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数量极少,仅是在《必修5》中的章末复习题中,直接采用了古埃及《兰德纸草书》中的一道问题。
        二、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不足分析
        (一)史料的位置分布不够均衡
        纵观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史料分布很不均衡。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附加式史料最多,每一册每一章节都有附加式史料,其他的点缀式、复制式和顺应式史料数量相对而言数量较少,此外,不同册之间史料设置的数量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应注重其他类型史料的安排,同时也要注意不同册数数量数量的安排。



        (二)史料的内容选择不够宽泛
        纵观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其中设置的数学史料,大部分都是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相对而言,国外的数学成就介绍不是很足,而且,在内容安排上,也大都强调我国古代某项数学成果较国外早多少年,这样虽然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心,但相对而言不够客观。
        (三)史料的运用水平相对较低
        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料的呈现方式大都以附加式史料为主,且大都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这种呈现方式对教学的辅助作用相对而言不是很强。同时叫是因为受到高开制度的影响,也忙于题海战术的安排,对教材中的数学史料挖掘不深,甚至还有的教师没有运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就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教材中安排的数学史料仅仅是补充材料,可学可不学。
        三、我国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运用的改进建议
        (一)丰富教材中的数学史料
        针对当前我国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料分布不均衡及内容选择不够宽泛的问题,首先应进一步丰富教材中的数学史料,适当增加除附加式史料以外的点缀式、复制式和顺应式史料,同时,在内容选择上,也要进行一定的改变,既要尊重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促使他们树立文化自信,同时也要增加国外数学成就的介绍,引导学生能够放眼看世界,正确认识数学课程对于人类活动及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
        (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针对当前我国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料运用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还应进一步提升高中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是“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主要执行者,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各高中学校必须重视数学教师素质的提升。在实际操作中,相关高中学校应组织本校的数学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目标,研究数学“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践方式,同时组织本校的数学教师和历史教师一起探索古今中外的数学史料,进一步挖掘这些数学史料的教育价值和功效,并不断探索数学史料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方式,从而更好地运用数学史料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是当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而数学史料的运用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作为高中学校的一线数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数学史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教育价值,不断深入挖掘数学史,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数学史,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育,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闵颖,胡典顺.数学史融入数学教材的编写研究——以2019年鄂教版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J].中国数学教育,2020(08):28-33.
[2]柏银花,程光宇.文化与素养并重 应用与实践齐飞——浅谈高中数学人文精神的渗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7):31-31.
[3]黄辉.文化视角下高中数学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比较研究[J].中学数学月刊,2020(03):44-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