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马媛媛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马媛媛
[导读] 教育既生活。

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金龙中心小学    马媛媛  邮编:532413

摘要:教育既生活。数学教学中做到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要重视、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生活素材,并把它融入数学课堂中,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经历中,整理知识,领悟方法,让数学课堂告别枯燥无味。
关键词:自主学习 生活化 教学
        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新课标也指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知识,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数学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吸引学生,让其入迷,诱发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参与整个学习活动,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做到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生活素材,并把它融入数学课堂中,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数学课堂告别枯燥无味,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一、开展数学游戏,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东西孩子才会喜欢。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对所学内容满怀期待,才会积极地去探索。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为了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实现玩与学的完美结合,我针对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在教学《认识时、分》这节课时,学生认识了1分和几分。1分钟到底有多长?那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那就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敷衍而过,不了了之?不,我设计了一组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首先让学生欣赏了一首轻快的儿童歌曲,这首歌刚好是一分钟。接着,让他们在1分钟里,伴随欢乐的歌声分组拍皮球、跳绳、做袋鼠跳、玩击掌游戏……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学生轻松体验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乐学好学会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而数学活动是认知发展最直接的源泉。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熟悉的生活经历、感兴趣的生活话题来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观察、思考、探索和发现。这样,学生就会欣然发现,原来我们的生活竟然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时,我把气球店搬到了教室:一个圆气球5角,一个爱心气球8角,一个笑脸气球1元,一个花气球6角,一个天鹅气球3元1角。让学生自主选购自己喜欢的气球,学生顿时欢呼雀跃。在购买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数学问题:如买一个圆气球和一个爱心气球一共要花多少钱?一个笑脸气球比一个花气球贵多少钱?一个笑脸气球比一个天鹅气球便宜多少钱?用1元钱买一个圆气球应找回多少钱?……如此一来,课本中乏味的数学问题就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主动探究思考,乐学好学会学。
        三、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身边有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或者经历过的生活片段,创设生活情境,营造生活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之前,我拍摄了几组本班学生的生活视频:在文具店买作业本;在游乐场排队买票;去超市购物;把零花钱放进存钱罐存起来……这些生活场景,使学生回忆起自己生活中用钱的经历。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很活跃,不同于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动式课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热情高涨。并从中知道了我们在生活中都要用到钱,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认识了各种人民币的面值,要爱护人民币,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不知不觉,学生自主完成了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轻松活跃的数学课堂,让学生不仅自主学会了知识,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和我们很亲近,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四、将数学课堂延伸到课后,生活化数学,让学生会用数学。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要让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这个道理;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学生认识了人民币、学会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后,让学生在茶余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超市,和爸爸妈妈说一说某些商品的价钱,买两三种自己或家人需要的东西,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算一算教室的面积,操场的面积,自己房间的面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写一写数学生活日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学以致用,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还可以通过生活实践补充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生活融入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经历中,整理知识,领悟方法,告别数学的干涩抽象、枯燥无味,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孩子永久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