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管理在学生人格塑造中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廖飞林
[导读]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高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高中之所以要开展德育教育为的是在学生进入社会、进入高等教育时能够以积极向上、健康良好的精神面目迎接生活。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  廖飞林      514500

摘要: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高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高中之所以要开展德育教育为的是在学生进入社会、进入高等教育时能够以积极向上、健康良好的精神面目迎接生活。普高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或进入高等教育学习,如果此时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那么学生就能够具备健康的人格素养,在引导学生思想的同时,夯实学生未来发展基础。高中阶段一定要重视德育教育,让学生获得好的发展,提升学生思想水平,其具有现实性意义。
关键词:高中;德育管理;人格塑造;成长
        前言:高中时期是学生三观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高中教育需要重视学生基础素质培养,做好思维引导和行为习惯塑造。这样学生在进入社会的时候才能够同时具备优良的文化涵养和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成为人们喜欢、信赖的伙伴。
        一、德育教育内涵
        所谓的德育教育说的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心理教育、专业教育、法制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等很多内容。普高教育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成长需要,培养出高等人才储备生力军。落实好德育教育要求,使学生能够有规划、有步骤的不断发展,让学生的品格和素质满足社会需要,这样才能够体现终身教育目标,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塑造学生人格的内涵
        在社会中,人格说的就是让社会大众认可的道德行为标准,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心理认知、个人性格表现。体现的是个体环境特质,其包括人品、态度、能力、价值观、动机、性格,是内在精神、个人行为的集中体现。学生人格和学生今后的发展关联密切。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中可以用很多方法,从不同渠道进行。
        三、德育教育和学生的人格塑造联系
        (一)德育教育为人格塑造提供基础
        实施德育教育需要同时结合与兼顾实践、理论关系。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做好德育理论内容分析,完成知识讲解以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深入实践。包括让学生提前进入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行业中实践,或是进入到心仪的大学当一堂旁听生。德育教育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基础和关键.教学中法制教育、素质教育、理念教育十分重要,要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三观意识,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优秀人才。
        (二)德育教育中人格素质是关键内容
        之所以要实施德育教育为的就是让学生今后能够有健康、积极地人格、品格,全面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人品、能力、态度和性格。这样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就能够用正确态度、理性态度,在合适的条件下发展、成长。即便今后遇到了十分复杂的社会环境,学生也能够从容不迫,用平稳的心态对待挑战和问题。
        (三)塑造人格能够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今后人才必须具备高素质、高涵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内涵,具备足够的实践素质。学生需要拥有爱岗敬业意识、遵纪守法态度。此外学生的个人素质和职业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只有在学生拥有高素质以后才能够主动迎接竞争与挑战,融入团队活动当中,成为社会需要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所以一定要重视塑造学生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并树立正确三观意识,体现自身社会定位价值。此塑造造学生人格还能够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态度,更好地展现学生个人魅力。
开展活动能够让学生对德育内容建立更深刻的体验与感悟。德育教育开展需要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学生感受到德育魅力以后,就能够用趣味性十足的德育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以后,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德育熏陶。教师需要定期组织学生用一些实践活动感受德育意义,理解自身对于社会的积极影响。比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孤儿院义演,服务。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养成良好品质。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红色革命活动,参观各种红色革命景点。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明白当代生活来之不易,没有革命先烈的奉献我们就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教师需要多样化活动方法,带给学生全面影响,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四)德育教育能够助力学生养成良好品格
        德育活动需要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让教育过程富有活力、富有激情。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深入分析的原理。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对文化技能、道德法制建立深刻理解和认知,提升学生道德素养、鉴赏能力。开展德育教育为的就是培养同时具备优秀文化素养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新时期优秀人才。教师需要用这样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专业精神、爱岗敬业精神。用诚信教育、情感教育使学生明白有付出才有回报,让学生形成高尚品格。
        高中阶段不少学生还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德育教育中需要找到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并使用合理、科学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夯实心理素质,打好心理根基。德育教育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如何奉献、如何合作,形成竞争态度、竞争能力。
        四、德育教育中学生人格的塑造方式
        (一)人文素养的培养
        德育教育完成学生人格塑造需要学校高度注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要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根基,通过实践活动升华与塑造学生的人格。除了日常活动之外,还要让人文课程变得更加丰富,获得更多种类。在多样化校园活动中,组建各种社团,丰富学生的生活。比如书法社团、武术社团、摄影社团、足球社团、排球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自己想要去的社团.在这样的多元活动中学生加入集体,在集体活动中形成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扩大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圈。除此之外教师平时还要组织学生多看一些时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这些也能够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更好的达成德育教育追求,有效塑造学生积极人格。
        (二)合理引导学生发展理念
        高中教育阶段学生有着不小的压力,教师在平时一定不要施压,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无法达成德育教育目的,同时也难以体现人格塑造追求。考虑到高中阶段学生思维和品质还不成熟,尤其是不少学生比较自卑,学习比较应付,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所以在高中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正确指导。在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箱,利用课堂为课外活动提供指导与支持,让学生能够受到积极地鼓励和暗示。要重视学生闪光点和优点发掘,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气氛。比如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艺表演、朗诵表演、才艺展示活动。学生在这样的舞台展示自己的优点。学校需要及时表扬和奖励有着良好表现的学生,增强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心。学生在这类活动中了解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在实践中保持良好心态,这有助于学生塑造健康人格。
        (三)加强师资建设
        对于德育工作来说,教师是很重要的角色。教师需要爱护、关心、信任与理解学生,做好和学生的交流、沟通,让学生时刻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此外教师还要体现榜样力量、榜样价值,积极引导学生,要发挥引导者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模仿教师的高尚品质、高尚人格。
        结语: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中的关键时期,该阶段一定要重视人格塑造,当然人格塑造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的处理,绝不能着急。教师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思路,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与心理特征,做好正面引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要在素质教育中帮助学生成长,形成健全品格。
参考文献:
[1]许贞信.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64.
[2]宝泉.关于新形势下高中德育教育的积极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03):72.
[3]刘岩.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J].华夏教师,2017(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