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邹翠金
[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展开研究,先阐述了其可行性因素,然后重点提出了几点实施举措

福建省上杭县实验小学    邹翠金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展开研究,先阐述了其可行性因素,然后重点提出了几点实施举措,主要包括加强教材中教育内容的利用、加强心理健康氛围的构建、实施有效的激励和评价等,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使之成为统一整体,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提升到新的层次。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在小学高年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对语文教学的开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备受诸多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素养,从而发挥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学生未来健康发展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一)有利于将语文的心理关怀作用发挥出来
        在交际工具中,语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人文性特点突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提高学生持续发展动力的重要渠道和来源,教师要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赋予高度重视,将学生的潜在性挖掘出来。而针对高年级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更是不容小觑,焦虑、厌学等心理问题非常常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渗透,将人文性和心理关怀充分发挥出来【1】。
        (二)有利于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学习潜力及情感的开发,而且要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通过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具备集中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其中,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教师要积极构建学习氛围,进一步强化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等,从而确保学生学习效率的稳步提升。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
        (一)加强教材中教育内容的利用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涵盖的篇章极具优美性,其中,文章中的人物具有较高的素质和水平,可以起到良好的榜样带头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内容进行分析,不断提高利用效率,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其中,对于教师而言,教师要积极挖掘和分析教材内容【2】,筛选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此来确保教育实效性的稳步提升。
        比如针对《詹天佑》文章,可以感受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而且包含着浓厚的奉献精神,其心理品质可以有效吸引和影响高年级小学生,使小学生产生崇拜之意,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思想品质,实现伟大理想信念。
        (二)加强心理健康氛围的构建
        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课堂心理气氛的构建非常重要,而且有助于健康塑造学生的人格。要想确保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加强课堂学习气氛的构建,确保高度的和谐性和舒适性,基于公正、公平的视角,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对学生持有尊重和理解的态度,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其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和蔼可亲和温柔对待,避免学生学习压力的出现,而且教师可以借助体态语言,发挥出对学生的鼓励性作用,以免造成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加。



        此外,教师也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加强教学情境的创设,加强课文情境的模拟,拉近学生与课文学习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并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化.比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有关圆明园的历史视频和图片播放给学生观看【3】,使学生与圆明园的距离更为密切化,确保学生对圆明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加深对课文中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基于此,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满足教学情境的创设需求,从而发挥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难免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诱惑力”,所以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增加,基于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将学生的消极情绪排除在外。其中,在宣泄情感表面,写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为排解学生不良情绪提供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教学《心愿》时,教师应加强良好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积极主动说出自己的心愿,然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激励学生,为自己的美好理想努力奋斗。教师在导入课程教学时,可以以谈话形式来进行导入,如“同学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愿,你们谁愿意告诉老师你们的心愿都是什么呢?”,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然后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将写作顺序予以明确化,课件出示教材的示意图,让学生明确心愿的内容,如自己、亲友以及社会等,在学生选择好心愿对象后,引导学生思考应针对哪方面的内容贯穿全文,这时教师应引导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在学生明确心愿内容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基于此,不仅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帮助,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并树立远大理想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健全自身人格。
        (四)实施有效的激励和评价
        在小学生获取心理满足感时,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师评价的作用下,可以使小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确保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所以,借助有效的评价,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大的激励性作用。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加强多种评价方式的应用,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确保对学生行为和心理评价的全面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此外,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对批评尺度和场合等进行考虑,以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等。
        (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
        其中,疫情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项内容,当前在疫情因素的影响下,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居家语文网课学习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疫情压力下,学生极容易出现不良情绪,面对负面情绪,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学生将紧张情绪放松化,正面和直视负面情绪,有机调节负面情绪。其次,科学对待疫情防控,不断调整学习情绪,借助官方渠道,对防疫信息和相关科学知识进行了解,其中,高年级学生应掌握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运动以及音乐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赋予高度重视,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非常重要,要进行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赋予语文教学全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孙冬怀.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3):69-72.
[2]闫月.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的教学实践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0,28(02):117-121.
[3]高娟,任玉冰,马坤,刘叶.“共生”视域下高职新生家校合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国际公关,2020(04):8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