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中科学思维的培养分析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楼英杰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对于人才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浙江省浦江县杭坪镇中心小学 楼英杰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对于人才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仅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更加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其中包含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等。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必须要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率。STEM教育作为小学科学教育的一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效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STEM教育的概念以及对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作用,并具体指出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更好地开展STEM教育。
关键词:小学科学;STEM教育;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当今时代对于科技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培养科技人才逐渐成为了我国的战略需求和重要发展目标。在教育领域中,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础性工程。因此,要加强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思维,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通过STEM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因此,如何更好地在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中应用STEM教育理念成为了不少小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STEM教育理念概述
        STEM教育理念最早起源于美国,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四门学科的简称,STEM教育理念顾名思义,是将四门学科结合起来开展跨学科教学工作。科学思维的培养不能只单靠一门学科完成,社会很多领域都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才能够解决问题,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之间是存在着一种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关系,如果想要了解他们,就不能独立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只有综合培养才能够培养儿童各方面素养的提高。STEM教育理念的重点是要加强学生四个方面的教育,即科学素养的培养、技术素养的培养、工程素养的培养和数学素养的培养。
        二、STEM教育理念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作用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STEM教育理念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是复杂多变的,无法单纯依靠某一科的只是解决问题,STEM实际上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在STEM教育理念中,主要是通过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复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科学、技术和工程四个方面入手,真正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STEM教育模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STEM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的教学情境,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可以说STEM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举一反三,在生活中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学生会进行主动思考,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



        三、STEM教育模式中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3.1创设生活情境,发现问题
        首先,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在应用STEM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最好以学生身边生活情境为主,提高学生的代入感,吸引学生参与到小学科学教育课堂中,激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下册冷与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例如,在打乒乓球的过程中,乒乓球被踩瘪了,用手挤难以恢复原状,但是将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不一会球就会恢复原来的形状。教师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可以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方式来探究问题,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并说出其中的科学原理,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2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科学教育
        其次,教师还要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科学教育,将一些科学实验更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一些难度较高的实验,学生但从书本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并且教师也难以将实验拿到课堂中展示。面对这种情况,运用多媒体技术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方式将实验过程展示出来,并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数学规律、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帮相学生熟悉实验操作。例如,在进行三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过程中,由于植物成长的过程较为缓慢,因此学生很难短时间内完成实验,只能从书本上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幻灯片或视频等方式,将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并进行讲解。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可以更好地应用STEM教学模式,促进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2.3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
        最后,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模式。STEM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因此,在研究某项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发挥每个人的长处,通过集体探讨和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科学实验。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了良好的科学思维。
        结束语:
        通过STEM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促进小学科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各教育工作者要看到STEM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研究STEM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科学实验教学,促进STEM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江凌昊.基于STEM教育视角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2-3.
[2]领荣,安涛,任岩.STEM教育中科学思维的培养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11):107-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