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实践 覃瑶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覃瑶
[导读] 这几年来随着教育的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老师不仅是在教学思路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有了一定的改变。

湖北大学    覃瑶

摘要:这几年来随着教育的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老师不仅是在教学思路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有了一定的改变。语文作为现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在现在的初中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为了使现在初中语文教育适应现在社会的要求,初中语文教育者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不断的进行创新,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与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一、调动学习兴趣,拓展学习内容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展示一些相关的录音、音乐、图片、动画、影片等,这些动听的音乐、五彩斑斓的画面直观形象、形声并茂、视听交融、动静结合、极富吸引力,能够在第一时间引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吸引学生进一步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深切地感知文本语言上的特点进而深入思考,大胆探究。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加大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丰富、拓展学生课外的学习内容.语文学科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中外古今。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本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材料和基本工具。课堂有限的45分钟,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可能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所有知识点,语文教师总感觉到力不从心,有很多知识无法给学生介绍和讲解,这就限制了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局限了学生的视野。而现代信息技术参与教学却给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大了课堂的可利用空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
        二、采用情境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参与
        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似或相近的情景,现场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身感知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思想、意境。具体来说,教师通过编排小品、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心理行为,或者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设置一些形象逼真的情景,以打动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切身体验得到的感悟远远大于教师的直接灌输,学生在课堂设置的情景之下,能够深入到教学内容,学习有关知识,领悟文章精神,实现自我教育。同时,学生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认识提高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独立创造的快乐,参与合作的快乐,从而能更加积极的参与课堂,主动学习。这种让学生真实体验的情景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来。可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采用情景教学,增加学生课堂体验,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三、巧设课堂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思考
        1、启发性问题
        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提问题时,应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使提出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启迪学生联想所学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地启发诱导学生,以问题作为学生思维的起点与动力,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2、开放性提问
        教学问题的设计不能只局限于当前学习的内容,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它的内涵十分丰富,知识的运用更加灵活,延伸的程度更加宽泛,因此提出的问题应属于开放性的,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思维平台及探索空间,而不是限定了答案的问题。
        四、阅读分享多元解读
        阅读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文本的解读本身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教师不能禁锢学生的想法,一切按照教参来,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不符合语文人文性的特点。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分小组的形式来分享每个人的阅读心得,每组6-8人,先是小组成员间讨论,然后再组与组之间讨论,这样既尊重了个人的阅读体验,又分享了全班学生的阅读认知,对课文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入。不同的情感体验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生碰撞,也许还会摩擦出新的火花,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无疑把自己当成是学习的主人,自己的阅读体验得到别人的认同,会激发他持续学习的欲望,得不到认同则会触发他内心的思索,直至找到正确的情感方向。
        如教授李商隐的《无题》。这首诗学生多次诵读之后,心中也有了对这首诗的情感认知,多数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全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也有少数学生读出了不同的理解,认为这是一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诗,借女子对爱情的追求,表达作者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女子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则是作者追求政治理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两句更是抒发了作者执着追求的精神,感受到了作者永不言败的意志。正是学生的反复诵读,才有了多元化的解读,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他们对这首诗的阅读情感,开阔了学生的品读视野。读诗、读文,情感才能自生。
        五、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感染学生
        教师语言的优美,对学生的语言发展也是一种促进。除了语言的直观表达,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教师的一个眼神或模仿的一个动作,能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感情的共鸣,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从而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如《范进中举》,当他得知自己中举之后,喜极而疯,“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下,道:“噫!好了!我中了!”,这一段范进得知自己中举之后动作“看了一遍又一遍”,“两手拍了一下”,神态“笑了一下”,语言“噫!好丫!我中了!,这些描写都传神地刻画了范进得知自己中举之后狂喜的心理,教师边读边模仿范进可笑的动作,滑稽的语言,必然在学生面前活现出范进的形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举制度对人精神的毒害。具有语言魅力的教师,也增加了他的人格魅力,使学生产生崇拜和尊敬的心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结束语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对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后,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引导他们积极地创新思维,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军伟.中学语文自主学习方法初探[J].新课程(上),2012(02).
2、李国欣.利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J],初中语文教与学,2013(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