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悟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宋华丽
[导读] 以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古文教学,符合小古文教学的内在要求。

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龙州镇新华中心小学   宋华丽  邮编:532400

摘要:以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古文教学,符合小古文教学的内在要求。“教学活动中的读、写、算的学习并不是技能的获得,而是从此参与精神生活,细心地把握其中的美,而不是外在的手的动作和理解运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极为重要的。小古文的学习不应是学生进行机械识记的过程,而应是通过诵读,使学生能够在诵读中逐步理解古文大意,感受其独特的语言,以读促悟,带领学生体味古人情感、感悟古文意境、体会古文的魅力。
关键词: 诵读  核心素养  小古文
        以读促悟,夯实基础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包括“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交流与语境”,提出了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情感体验,形成文言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乃是千百年来人们学习文言文的感悟总结。因此,小古文教学的首要原则就是倡导“读”,以读促悟,夯实基础,关注对语言的体味,通过诵读体会文言的精妙与韵味。通过“读”,读出小古文的韵味,读出学习小古文的兴趣,读出对小古文的语感,读出文化素养。
        一、诵读的原则
        对于“小古文”这一独特的文言文,我们要明确的重要几点是:第一,小古文不同于中学的文言文,选入小学教材的小古文都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具有语言凝练、节奏鲜明、琅琅上口的特点,适合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以说,小古文的韵味是要读出来的。通过“读”来代替传统的文言文“串讲”,这才是更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小古文正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承担着文言启蒙的重责,所以,学习小古文也可以由蒙学教育得到启发,在我国古代的蒙学教育中,诵读法是最为常见和主要的学习方法。诵读过程中心、眼、口、耳多重感官并用,抑扬顿挫、平平仄仄,追寻古人吟诵的姿态,感受其中的声韵美感。曾国藩说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以读促悟,在提高语感的同时促发理解。
        第二,小学生不同于中学生,教师要关注儿童的认知水平,尊重儿童个体,呵护小学生对于小古文最初的新鲜感。王崧舟老师特别注重小古文的“诵读”,“读,就是反复的吟诵,‘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诵,就是声音高高低低,反反复复,抑扬顿挫的读。诵读,就是反复读,读出味道。”如果小古文是学生打开文言殿堂的大门,那么诵读一定是打开这扇大门的那把钥匙。


不仅如此,小学是学生记忆的最佳时期,具有“多记性,少悟性”的特点,注重诵读正符合儿童记忆力强的特点,因此,对于小古文教学,教师应注重诵读指导,在读上下功夫。此外,要注意的是小古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停顿、断句尚不了解,很难自觉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这就要求老师要提前范读,做出倾听要求,让学生注意其中的停顿、重音、语气。这种吟咏诵读不等同于传统的死记硬背,而是古人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口诵心惟”“演绎反复”,以读促悟,形成敏锐的语言感受力、理解力。所以说,通过吟咏诵读积累大量的经典对于学生形成文言语感提高语文素养大有裨益.可见,学习小古文,把握以读促悟的原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兴趣,积累文言字词,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阅读语感,并且正当符合小古文自身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二、以读促悟的途径
        (一)在诵读中理解文意
        小古文是比较浅近,短小的文言文,相对容易理解。因此,小古文的学习可以以诵读、意会为主,教师完全不用逐字逐句的讲授,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诵读,比如,配乐朗读、自由诵读、齐读、分组诵读、分角色朗读、背诵等,让学生在情趣盎然中整体感知文言,大体把握文章意思。此外,教师在诵读中也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阅读习惯。比如,诵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准节奏;三读,流利朗读;四读,读懂文意。另外,在诵读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学生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
        (二)在诵读中感知语言小古文
        虽然比较简短,但是语言凝练,包含着一些典型的文言现象和文言知识.就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小古文《杨氏父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来说,虽然数量不多,仅有四篇,但是这四篇小古文涉及到了许多文言语法知识,比如停顿、省略句、倒装句,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可以通过诵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文言文中的生僻字、通假字等,可通过范读或借助工具书掌握正确字音,再进行自由朗读。其次,要注意停顿,正确断句,这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三)在诵读中体悟情感小古文
        语言凝练,有的全文仅有几句话,但是往往都富含哲理,饱含智慧。“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则使人感受”.[15] 以读促悟,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触摸文言,培养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俗语尤其适合学习文言文。由于文言文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文言本身也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这就要求教师摒弃枯燥无味逐字逐句的“串讲”,根据教学实际,补充相应的文言知识和故事背景,灵活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感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