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邱福丹
[导读] 平阳木偶戏是我们平阳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优秀遗产,已有80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但是我们的孩子却对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不甚了解

平阳县海西镇西湾中心幼儿园    邱福丹 325400

【摘要】平阳木偶戏是我们平阳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优秀遗产,已有80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但是我们的孩子却对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不甚了解.为了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和发展幼儿多种能力的目标,让幼儿从小感知流传在民间的艺术形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了他们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兴趣。幼儿园应该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传统木偶教学,让幼儿受益于木偶教育,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字】:木偶戏 传承 幼儿教育
        平阳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木头戏,是浙江省温州市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其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期平阳当地民间就有木偶戏活动。平阳木偶戏是以提线木偶为主,布袋木偶、杖头木偶、人偶为辅,四位一体的综合木偶艺术。其民间班社众多,活跃于集镇乡村、广场庙会,演绎着古今生活百态,表演形式独特,活泼多样,唱腔兼唱高、昆、徽、乱、时、滩六种声腔,语言兼唱官话、瓯语与闽语,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也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与研究价值。2008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平阳木偶作为传统文化不仅仅是老一辈人手中的宝贵财产,更要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它独特的魅力,并将它一直演绎下去。让一辈一辈人的将其传承,才让平阳木偶这根线永远不会断,我们的传统民间技艺才不会消失。
        一、平阳木偶戏的起源与传承。
        (一)平阳木偶戏的起源之路
        据史料记载,平阳木偶戏即傀儡戏,源于汉代,早在南宋时随宋室南移,艺人纷纷南下,由宋代即从杭州传入,尊崇唐代杭州府城铁板桥头“田都元帅”为祖师爷。其源头是南宋临安府的傀儡戏,南宋温州戏文《张协状元》第53出有一段木偶戏“舞鲍老”的表演场面可证。《平阳县志》载:“南宋时,平阳民间已有木偶戏活动。”平阳还是南戏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平阳出戏子”之说。随后即传入平阳。
        平阳木偶戏,自宋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有过几度繁华,也有过几度寂寞。其中,明清两朝是它的鼎盛期,那时平阳木偶戏在民间星罗棋布,南、北港山区和半山区一带,几乎村村都有木偶戏班。直到民国,木偶戏的“戏剧之祖”的地位如故,每逢与人戏同时演出时,人戏要先让木偶戏开演。人戏演员称“戏子”,木偶戏演员称“先生”。那时全县仅提线木偶戏班就超100个。
        (二)平阳木偶戏的传承难题
        然而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国内外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发展,对古老的木偶戏剧表演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力。自1919年许仁都成立“平阳县乐声社傀儡公班”始,平阳木偶戏的这一支脉已传至第六代。


在历史变迁中,平阳木偶戏的传承遭遇重重危机。传统的艺术形式的受众面已经越来越小了,大多数人更加热衷于现代化艺术表演。而木偶的戏剧表演形式也在激烈竞争的文化环境中悄然退去,处于一种比较窘迫的境地。木偶戏的生存空间也遭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和挤压。做为平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面临衰退的生态环境,如何将传统的木偶戏艺术形式进行传承则变成了一个严峻的难题。
        二、木偶戏在幼儿教育中传承的策略
        (一)木偶戏进校园。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日益更新,传统文化的没落。现在的大多数的幼儿没有接触过木偶戏,甚至没有看过木偶戏。传统木偶戏表演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神秘的海洋,等着他们去发现和探索。为了让幼儿对传统木偶戏有一个初步了解和认识,幼儿园可以组织木偶戏班来园进行演出。在木偶戏演出前,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相互间展开了讨论、交谈。激发幼儿对木偶的好奇心:“木偶是什么样的?”、“木偶是怎么做的呀?”“木偶怎么会动啊?孩子在观看师傅表演《聪明的阿凡提》等传统木偶戏时,个个都全神贯注。幼儿被木偶精美华丽的服饰及师傅们细腻传神的表演所吸引着。表演结束后,幼儿还迫不及待地上前近距离观看和触摸了栩栩如生的木偶。“我们能捧着木偶表演吗?”“这些木偶我们能做吗?”“快让我们也做吧!”幼儿对木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下一步木偶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举办木偶戏表演比赛
        幼儿园可以举办一些木偶戏的比赛活动。幼儿在练习中相互磨合,在比赛时相互竞争,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激发了幼儿的互动性和积极性,也加强了孩子对学习木偶戏积极性。在木偶戏的比赛过程中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们参加,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更好地向父母展示自己的表演。通过木偶戏比赛,不仅能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更能深切地了解到社会竞争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勇敢的参与到竞争与选拔当中,努力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和进步。 
【参考资料】
[1]赖晨.说说平阳木偶戏[J].文史月刊, 2013(10):68-71.
[2]木偶戏(平阳木偶戏)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10-07-30[引用日期2017-03-12]
[3]平阳木偶戏.平阳县政府门户网.2016-11-21[引用日期2017-03-12]
[4]木偶戏之乡.平阳新闻网.2014-10-26[引用日期2017-03-12]
[5]罗福林.浅谈我国木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05).
[6]李永红.木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思考[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18).
[7]陈家友,桂东南民间艺术的审美人文阐释[M].贵州: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10)
[8]李永红.木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思考[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