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多样化概念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唐萍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越来越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进行。

贵阳市第三中学       唐萍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越来越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进行。较多的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发现,数学概念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占据较多篇幅,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加注重对数学概念的讲解。本文主要分析与研究如何在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之下,通过多样化概念教学构建,提升学生对概念性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概念教学;多样化
        在国家推行新课程标准以后,初中数学采用了新的教材。新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摒弃了旧教材的弊端,不再单纯的注重知识的逻辑体系,不仅单独呈现出概念的定义,还呈现出概念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史。这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是密切相连的。虽然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会忽略掉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只是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做大量的数学题,因此也让学生陷入了盲目解题的怪圈。因此,本文通过对当下初中数学概念性教学存在问题分析,来提出相关多样化教学策略,以此增强学生概念内容的个性化理解水平。
        一、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学习数学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忽略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自然也不会注意到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在意识上没有体会到数学概念的重要。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只是将书本上呈现出来的数学概念定义简单的读一读,或者勤奋的同学能够将数学概念背诵下来,但是,对于数学概念,不能够有深刻的理解,更别提将数学概念应用到数学解题当中了。
        2.教师忽略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在观念上就没有意识到数学概念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只是将数学概念的定义传授给学生,忽略对数学概念形成的背景以及发展历史的探究,造成了学生无法使用数学概念来解决数学问题。
        二、初中数学多样化概念教学的思考
        1.采用探究性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学习数学概念
        初中数学教学之中,为了推动学生对数学概念内容的个性化与直观性理解,初中数学教师便需要在教学创新与优化之中,借助探究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对概念内容的探究欲望,使得学生在主动性探究之下,增强对数学概念问题的挖掘能力,提升数学学习有效性。



        比如,在《相反意义的量》这节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相反意义的量是什么?而是先用多媒体演示两个事例,并引导学生去发现例子中变化的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后共同总结出两个事例的共同点是:都存在相反意义的量。在这一学习过程当中,学生通过了感知、分析、综合、抽象等过程,明白了相反意义的量在具体事例当中的呈现。学生从具体的事例当中概括出了抽象的数学概念,是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主体。探究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由具体的例子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也使学生能够明白深奥的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
        2.采用情境性教学方式
        “能够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任何正当的手段和方法,都是合理的,假如为了促进学习,必须把要交的东西包上糖衣,那么你不应该吝啬糖。”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这段话,“糖衣”指的应该是情境教学。学生学习的数学概念通常是较为抽象的,也是不容易理解的,为了学生能够更深入、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教师在教学时,通常都会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之中,体会数学概念在自己生活当中的应用。
        在一节课当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也可以创设若干个小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创设了两个小情境,能够将学生带领到情境当中,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热情高涨,可见,在教学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概念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各项发展要求,注重生活化的教学体验。一般来讲,数学教学活动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跟生活化的实际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生活中挖掘教学元素,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再现具体的生活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很多数学知识与生活环境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现实环境来创设学习情境。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一个问题活动的探索过程,不断引入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挖掘问题中蕴含的规律、技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其能将这种思维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总之,在初中数学概念性教学之中,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使得学生对概念性内容产生不了直观性理解,更难以在日常数学练习之中融入概念性知识,使得学生数学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因此在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之中,为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需要在课堂教学之中构建多样化概念教学形式,寻找适合学生自身需求的概念性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概念性教学内容之中增强对内容的个性化理解,以解决当下学生所面临的概念性无法理解问题,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建华.初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19(29):118.
[2]赵赟洁.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训练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7):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