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深度学习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丁艳
[导读] 2017年版《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此倡导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  丁艳

        2017年版《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此倡导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笔者通过多方面阅读“深度学习”的概念,认为历史的深度学习不应是传统的对历史知识的讲授和识记,而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以问题探究为引领,培养历史思维,让历史教学运用到实践中。基于此,笔者以《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为例,来探究高中历史课堂如何开展深度学习。
        一、深入分析课程内容,有效设计教学过程
        历史知识点较多,也很琐碎,时间空间跨度较大,把知识点孤立起来讲解的话既耗时费力又难以达到理解运用的效果。因此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概括归纳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系统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认识历史阶段的本质特征,为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奠定基础。
        基于上述考虑,笔者在设计《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时,考虑到这一课是高中学生接触西方经济史的第一个知识点,再加上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课也可以看作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此这一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书本上呈现的以及传统教学的模式都是按照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三部分展开。为此在设计本节课时,考虑到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唤醒学生初中的相关知识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以《大国崛起》的相关视频导入新课,提前发放预习学案,在学案里面以表格的方式呈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在课堂上,我呈现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展现自己自主学习的成果。随后呈现史料,以递进式问题的方式展现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最后为了培养学生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我采取课中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学案上尽可能从多角度呈现相关史料,让学生能通过自主阅读、解释史料得出答案,而不是传统的教师给予答案。整个教学流程创新点也不是很足,但过程顺利,学生对知识点的反馈也较好,对史料的分析解释也比预想中要好。
        二、以问题为引领、史料为框架,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实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构建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设计《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时,我以问题为引领,史料为框架。


为了让材料和问题的出现显得不那么突兀,我选用了一些较经典的史料,并采用递进式提问的方式呈现。比如在追寻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时,我设计框体题目为“追问历史—东方的诱惑”,引出问题1“东方到底有什么诱惑吸引着这些航海家?”呈现材料得出答案,紧接着反问一场关乎生死的航行除了满足口腹之欲外,东方还有什么东西让欧洲人趋之若鹜?通过材料得出黄金,同时引出问题3:“为何此时的欧洲如此渴望得到黄金?”再一次强调航行的风险,引出问题4:“一路艰险,又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奋勇向前?”以此递进式提问并呈现关键史料,让学生最终总结出新航路开辟的5大原因,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史料阅读和解释的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选择的史料要具有代表性,史料不能过长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也能根据史料并联系自己所学,深入理解并进行深度思考,形成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联系现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要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为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比如在《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中,对“哥伦布发现美洲”这一客观历史事实,从该历史事实发生以来对它的评价就褒贬不一,归根结底都是站的立场不同。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列举了站在不同角度对“哥伦布发现美洲”这一客观事实的评价,并让学生站在一个旁观者的立场来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价。同学们大都能联系现实并结合历史发展的观点来进行科学的评价。最后为了让学生回归现实,形成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感知“历史对于旁观者只是一段故事,对于亲历者却是切身的喜悦和感伤…”,我又引用习近平今天中国以什么样的姿态融入世界,为世界的发展如何努力的相关话语,让学生感知今天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增强学生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进步的使命感。
        总之,深度学习是要使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真正发生,最终实现“传统知识教学时代”向“学科素养培养时代”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对历史学科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研究,运用新的教学设备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模式,挖掘课堂中真正的主体—学生,让历史教学立德树人的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