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民建完小 闭晓梅 邮编:532413
摘要:“好为人师”似乎是不少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陶行知先生在多年前提出了“即知即传人”理论,构建了“小先生制”教学方式,其教育作用和积极影响一直到现在也颇深,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将此教学方式应用到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则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受益终身。
关键词:陶行知 小先生制 低年级 识字教学
陶行知先生关于“喂鸡吃米'的演说众所周知。他用直观形象的实验告诉人们,教学生学知识和喂鸡吃米是样的道理。假使先生硬逼着学生学习,把知识“灌”给他,学生是非常不乐意的,就是当时被迫接受了,也不会消化,稍后还会忘记所学内容。反之,如果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就会事半功倍。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已想学并快乐地学呢?笔者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尝试实施了“小先生制” ,取得了-些成效,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小先生”们又该如何带领大家自主、高效地学好生字呢?就此问题,笔者与学生展开交流,一起归纳出了“八问”,一问是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第二问至第五问都是为了让学生“牢记字形”,第六问和第七问是要求大家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生字,第八问则是促使大家搞清楚写字要点,学会在田字格中把字写规范、写工整。这“八问”分别是:这个生字的声母、韵母各是什么?它的偏旁部首是什么?它是什么结构?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如何书写这个字?你如何理解这个字的意思?你会用它组词或者说句话吗?在田字格中怎样写好这个字?为了防止“小先生”们因为初次登上讲台太紧张而忘记这“八问”,笔者特地将“八问”的关键词写在了黑板一角。
一、有效导学,乐做“小先生"
(一)课前自主预学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不需要提预习要求的。即使有少数学生自发地预习,也是“标标小节序号,圈一圈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他们看似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做了不少标注,实则并没有真正用心去识字和读书。自从实施了“小先生制”,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很多学生开始悄悄地查阅相关工具书,了解将要学习的生字的部首、结构、笔顺、护词等,生怕上去做"小先生"时“挂”在黑板上下不来台,又怕因为不能正确判断台下同学的回答而不够格做“小先生"。就这样,为了成为一个称职的、名副其实的“小先生" ,大家都在暗暗较劲,偷偷预习,真正做到了“有效先
(二)课堂生生互动
有了充分的课前预习,再参照识字“八问",做“小先生”就是张飞吃豆芽一小菜一 碟了.“小先生”们在讲台上一丝不苟地逐步带领全班同学学习生字,神情--本正经,腔调严肃认真,举手投足间很有“先生”范儿.其他学生很配合,个个腰杆挺直,双目圆睁,盯着“小先生":有的希望“小先生"多多喊自己回答问题,好哂晒自己的识字妙招;有的则暗暗监督“小先生"有没有哪个问题问错,自己好逮着机会纠正一-下;更多的则是想凭自己出色的表现赢得下一个上去做“小先生”的机会。
(三)培养英才气质
实施“小先生制”段时间以后 ,笔者欣喜地发现:班上那些从不主动举手的学生,手臂敢高高举起来了;而一些发言低声细语的学生,嗓门突然大起来了;几个忸怩、爱脸红的孩子,经过几次上台历练后,也变得落落大方起来,言行举止间自信了许多。不难理解,细声细气、底气不足的“小先生"在讲台上的表也变得落落大方起来,言行举止间自信了许多。不难理解,细声细气、底气不足的“小先生”在讲台.上的表现力是不够的,所以,声如洪钟、举止大方是“小先生”们必须练就的基本功。为了成为大家信服的“小先生",即使天生胆小的学生也不甘示弱,正在努力战胜自我、改变自我。更可喜的是,班上学生后来多次参加各级各类校内外活动,登上更大的舞台展示自我,他们的一言一谈,一举手一投足,都彰显出可贵的英才气质,赢得了老师、家长和同学的称赞。
三、巧妙除弊,善做“小先生”
凡事皆有利弊,在识字教学中实施“小先生制”也不例外。经过细细考察,笔者就发现了问题:学生的发言面不广,班上人气旺的学生“出镜率”太高;“小先生”的调控力不足,容易使课堂节奏拖沓、不紧凑;识字教学中“练写”的环节常常一“问”带过,没有落到实处,学生常常抓不住写字要点。那么,如何对首先,有机会发言的为何总是一小部分优秀学生呢?留心观察后,笔者发现有的“小先生”上台后,专门点自己平时的"玩伴儿”或坐在自己旁边的“近邻"回答问题,而那些在班上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更成了“小先生”点将的“弄潮儿”。有时候同- 个学生竞连续发言两三次,造成发言机会严重不均等。针对这个现象,笔者和学生讨论后确立了规则:所有“小先生"指名发言时,要注意兼顾全班同学,喊同一同学发言的次数控制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规则执行起来并不难,关键是要有这个意识。“小先生”们后来都能注意到,指名回答人先生”。这样,课堂的参与率就大大提高了。
其次,因为年纪小、知识储备不够,“小先生’调控课堂的能力难免不足.这时候,老师完全可以充当-名适时“救场的“学生”.比如:当“小先生”在没价值的问题上长时间纠结时,老师要做一个及时提醒,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的“学生”;当生生互动,“小先生”无法快速判断谁对谁错时,老师要做个适时仲裁,给出明确答案的“学生”;当遇到大家都犯难的‘‘疑难杂症”,“小先生”也束手无策时,老师要做一个耐心讲解 ,授业解惑的“学生”总之,有了老师这位特殊学生的配合与帮助,课堂节奏连接贯通张弛有度就不是难事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当“小先生"带同学们识完字以后,老师还要趁热打铁,给学生范写生字,讲清楚每个生字的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书写位置。进行恰当的写字指导后,要让学生练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