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根基酣高楼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申屠存娟
[导读]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提高语文素养,而积累是其形成的关键途径。

浙江桐庐富春高级中学  申屠存娟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提高语文素养,而积累是其形成的关键途径。在追求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本文探讨语文积累的意义、内容和策略。力求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地加强,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 积累  策略  阅读积累 自主学习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一、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积累的重要性,自古强调。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强调了基础的重要性。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彭端淑说:“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殆焉,迄乎成。”他们都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基于高一学生的学情。高一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思想上还是想重视的,但由于高一课程多,学习任务重,语文作业“柔”性成份比较多,事实上语文往往受到忽视。
        在初中语文课程相对单一和简单的情况下,学生是可以完成学习任务的,但进入高中后,由于积累不足,学生难以应对复杂而大容量的课程,也难以表达自己更复杂的思想。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甚至连基本的词语都识记得不够准确,这就更需要让他们带足补给,做好攀登语文金字塔的准备。
        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主动积累的习惯,运用多种方法整理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发现其中的联系;能凭借语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要词语的隐含意思,体会词句所表达的情感;能发现语言运用中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题,并运用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予以纠正:具有反思并整理语文学习经验的意识,能用多种形式整理、记录自己学习、生活中的所得;在表达时,参注意自己的语言运用,力求概念准确、判断合理、推理有逻辑。
        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语文学科基础知识涉及面广,知识繁杂,很多人不愿意学,是因为觉得无从下手,那么,我们可以将基础知识系统化、板块化,学生学起来就会目标明确,学过之后再依据不同板块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检查学习效果,巩固基础知识,既能提高准确率,又能节约时间。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基本功,重视日常生活的不断积累。
        (一)基础知识,如字音、字形、词义、成语等,是学生学习和表达的基本工具,是他们的进入知识殿堂的敲门砖。需要在不段地巩固中积累运用。
        (二)文化常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常识丰富,学生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尽可能多地掌握。
        (三)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通假字等,学生要针对这些考点勤于积累,加强训练,培养结合语境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用法,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一点一滴地积累。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各种文言句式,难懂、易混淆,需要在不断地积累中总结提升。
        (四)积累古诗文名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通过背诵可以掌握古诗文名篇的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五)作文素材的积累。积累名言、警句、典故、精彩篇段是提高语言修养和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平时应注意摘抄一些名言、警句、精彩文段,搜集历史典故和生动而有思想内涵的故事。久久而久之,这些都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三、夯实根基酣高楼
        高中语文学科的知识点比较繁杂,所以要想真正做好语文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整合和积累习惯。有效地选择积累方法能促使学习积累取得效果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步骤,真正实现知识的掌握以及学习方法的科学运用。
        (一)本子的准备 本子要选择线圈可拆活页本,这种本子最有利的是可以自由组合、随意增添页码。
        (二)分类积累法
        对各个板块的知识点分门别类积累
        1.基础知识的积累
        2.文言知识点的积累
        3.古诗词积累
        (1)配合教学需要,积累古诗词常识.如在上必修二词教学专题时,引导学生积累①声调:阴平、阳上、上去、去入;②平:阴平、阳平,仄:上、去、入。③近体诗:讲平仄格律的律诗、绝句,分五言、七言,古体诗:不受平仄格律、字数等约束。④格律基本范式:平平)仄仄平平仄(甲),(仄仄)平平仄仄平(乙),(仄仄)平平平仄仄(丙),(平平)仄仄仄平平(丁)。
        (2)专题积累。在《沁园春 长沙》的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情感.引导学生积累.古人写秋景的诗句,作一个专题积累。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秋思》)②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树为霜。(曹丕《燕歌行》)③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乌夜啼》)
        (三)多角度积累法。一是单元积累法,学习一个单元或专题后,及时归纳本单元的难字、易错字、成语典故、精彩语段等,力求精要实用。
        二是考点积累法,就是根据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高考考点,对散见于课本、资料、试卷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
        三是易混点积累法,就是对平时训练中遇到的易混知识点、考试中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要着眼于辨析疑点。
        四、腹有诗书气自华。腹中的诗书从何而来呢?侃侃而谈、口若悬河、舌如利刃的辩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才高八斗的智慧,温文尔雅、谦和恭谨、文质彬彬的气质,从何而来呢?阅读积累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地提高,无一不和阅读相关。在教学时间如此紧凑的情况下,学校还是安排了一节阅读课。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是重中之重。
        (一)阅读摘抄积累
        1.摘抄内容:名言警句,精彩文段,典型事例,时事新闻,热点话题。
        2.摘抄目的:积累素材,拓展思维。
        3.摘抄要求:写上点评或读后感。
        (二)整本书阅读积累
        1.制定整本书阅读积累方案。
        2.整本书阅读推荐书目
        3.撰写读后感并评奖。
        五、追本溯源,探骊得珠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研究》一书中说: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专家意见,语文学科将庞杂的内容主题概括为积累、阅读和表达三个核心方面。其中“积累”包括优秀诗文、经典名著和名言警句三部分;“阅读”划分为文言文、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三种文本类型;“表达”包含任务型表达和个性化写作两种表达任务。
        积累是基础,是手段,“阅读”和“表达”中同样需要积累这一方法和途径。
        积累不是简单地记录,而是将语言文字材料归纳、简化、画出脉络,其实就是进行深度加工的过程。
        语言文字的表达需要一个积累和内化的作用,词语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在表达上就会有异于常人的用词和构思。
        积累的最终目的不是积累,而是运用。始终坚持对积累评价,那就是学以致用。
        学生在积累了字音、字形、成语,能够熟练运用;在积累了古诗词后,能内化于心;在积累了阅读材料后,能拓展思维,表达观点。厚积薄发,探骊得珠,这才是积累的根本意义。
        在课内自读文章《我与地坛》完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做好相关积累整理工作后,学生主动写了文章,下面是其中一个同学的习作。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叶子从枝头飘落,在落地前,它可以看到家棵树的全貌。
        我想,这是对史铁生最好的写照了。他一生曾无数次地回望。残疾时回望健全时,病床上回望轮椅上,尿毒症后又回望透析前,母亲死后回望她健在时。每一次回望,树都更加茁壮,但叶子却在一次次衰老中交替,这像极了人生。
        每一次回望,都意味着一次失去,在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中,人们才更懂得了珍惜。回望,是对过去的缅怀。但在缅怀过后,我们更应该直视未来,就像每次落叶后都伴随着新生。假如一棵树只落叶而不再长叶,那么这棵树也活不了多久,可以说,生命的树干就死了。
        当秋风又卷起了地坛公园的落叶,当夕阳再次渲染了铺满红叶的大地,当年那个摇着轮椅来回于地坛的“你”看到了吗?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风雨如何侵蚀,有一种东西虚有其表这里生生不息,它就叫生命。
        又一片叶子被秋风吹落,当它翻身看向整棵树时,觉得它一定还能活很久,很久……
        文章由课内的阅读积累,延伸到对生命的感悟。语文的核心素养,这篇文章中一一得到体现。由积累出发,走向阅读和表达,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才是积累的作用。
        语文承载的是我们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它的载体就是语文。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熏陶渐染、文火慢煮。这就是语文,这就是语文的积累和感悟。语文学习不是一日之功,也不可一日无功。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只有“积跬步”——不断积累,才能“致千里”——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4年10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12月出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