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薛宇
[导读] 在现阶段的教学改革中,学校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推动教学改革进程,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郝家桥小学  薛宇

摘要:在现阶段的教学改革中,学校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推动教学改革进程,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安排学生角色,真实体验生活中的各项事务,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法治;小学教学
        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目标,建设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很多都来源于生活,适合多种教学方式,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可以选择的教学方式有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教学等,准确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创设情境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小学教学创新和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在道德法治的课堂上,创设情境教学,使理论知识以真实的形态,展示在小学生的面前,情境教学属于虚拟教学,教师在课堂中设置情境,将教材中的内容,经过精心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情境的展开。例如,在道德法治教材中有一节《大家排好队》,教师创设一个乘坐公交车的情境,教师组织学生排好队伍,安排一个学生扮演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角色,强行插队,开始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指出不排队同学的错误。大多数人都遵守排队的规则,个别插队的人员会更好的认识到自己错误的行为,通过排队情境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
        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体验式教学
        小学年龄段的孩子,思想简单,对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小学阶段,进行道德与法治建设,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法律意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使课堂更加的丰富有趣。在课堂上,教师创设多种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角色的扮演,实现体验式教学,加深知识的理解,在情境中,体验友情、善良、正直等,一些正面积极的思想,教师作为情境教学的引导者,回答学生的疑问,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走进社会,开展知识讲座,请公安和司法的工作人员,给学生讲解生活中的法律知识。
        三、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包含了语言互动、肢体互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与学生或者是学生之间进行语言互动,将理论知识,通过交流和讨论,使教学活动更加的生动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互动教学内容的选择
        根据本节课堂的重点内容,进行适度的扩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实际学情,选择教学内容,使教学设计更加的合理、实用。
        2、课堂提问的选择
        教师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互动教学中常见的方式,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在学生的思想认知范围内,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进行问题的选择,问题不要脱离教学内容,并且突出重点。教师要多方面的进行指导,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3、课堂中语言的把握
        在课堂中,教师要将生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使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有很多专属名称和学生难以理解的词汇,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要组织语言,选择表达方式。根据课程中的内容,使用准确的情绪进行表达。
        四、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素材的选择
        思想道德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自由的选择素材,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开展课程之前,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通过多方的观察和了解,找出学生存在的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效果。例如,有的学生声音比较大,在公共空间没有注意声音的控制,影响到其他的学生,在《我们小点儿声》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公共环境进行解释。组织学生体验安静的公共环境,和吵杂的公共环境,通过学生真实的体验,进行两种环境的对比,说出两种环境下学生自己的感受,使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在公共环境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说话要轻,行动要小心,懂得了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的含义。
        五、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师生间的角色转换
        在我国小学教育中,一直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采取灌输式教学,对学生课堂的接受程度没有足够的重视,以核心素养为前提的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疑问,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分享真快乐》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感受分享中的喜悦,通过学习用品、食物、书本的分享,让学生思考分享的意义,感受分享中的快乐。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指导教学,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分享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结语: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各个学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学科,教学的改革创新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创新时,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教材为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贴近生活的选材,丰富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6).
[2]寇学利.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新课程(教研版),2019,(4):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