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分析 邵国萍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邵国萍
[导读] 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不仅能增强教育事业的活力,还能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整体创新,促进教育质量及国民素质的提升。

浙江省绍兴市越州中学  邵国萍

摘要: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不仅能增强教育事业的活力,还能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整体创新,促进教育质量及国民素质的提升。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积极优化思路和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获得体育实践能力的提高。本文针对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教学思路;方法创新
        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基本都是处于被忽略的状态,校领导不关注体育课程教学,加上教师缺乏较高的教学热情,导致学生从心理上认为体育课程的学习可有可无。现阶段,新课改对高中体育教学的要求有所提高,要求教师积极创新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注重体育精神与德育的结合,通过体育来强化学生的体质和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新教学理念
        要想优化高中体育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理念,根据体育教学的特性,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获得体育综合素养的提高,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具体而言,教师应该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提升体育教学的高度,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或者是将文化课教学与体育课教学相融合,对体育课程进行准确定位,将其看作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助力,使学生有强健的体魄来学习其他学科知识[1]。同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压能力进行锻炼,使学生具备强大的内心;或者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战略分析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科学设置课程
        在新课改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为更好地满足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要求,愈加注重体育课程的科学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为体育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良好条件。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始终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有针对性进行备课;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从学生的体质、爱好、性别等方面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地分层,确保教学的合理及科学。例如:大部分男生都有着强健的体格和良好的体质,教师可以针对其开展长跑、足球、篮球等体育训练;有些女生缺乏较强的身体素质,教师可针对其开展强度较小的体育训练。



        三、营造良好氛围
        新课改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加以准确把握,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锻炼的兴趣,能够放松心情、释放压力,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2].同时教师要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出发点,合理创设教学环境,向学生传输各种体育的技能和知识,让学生能自觉学习体育知识、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体育课上渗透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如瑜伽、橄榄球、体育舞蹈等,在此基础上讲述比赛规则或技术动作,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进而提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加强德育教学
        高中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开放性、娱乐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活动能拉近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距离。通常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场所多为体育馆或室外,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能充分放松自己的身心,对自己的情绪加以合理调节,有效释放文化课上的学习压力。为此,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设计生动有趣的运动项目,消除学生的厌烦情绪或防备心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项目中;或者是以新课改的要求为依据,在活动中适当渗透德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以密切关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重大的体育赛事或体育运动员的成长历程,让学生对体育精神有所了解,形成自主参与的意识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对于高中体育教学而言,教师既要顺利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细化教学目标,又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加以密切关注。现阶段,高中生面临着繁重的课业压力和较大的升学压力,将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考试成绩方面,对体育运动加以忽视[3].如果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往往会感到沮丧和难过,这时可以通过适当的娱乐来使其放松心情、舒缓压力。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得与失、对待优缺点,科学面对成绩,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劳逸结合。
        结束语:
        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新课改要求为指向,积极创新教学理念,科学设置课程,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德育教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这样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及综合素质,实现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姜磊.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7):95-96.
[2]张学武.试析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考试周刊,2019,(51):129.
[3]姜其贺.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考试周刊,2019,(14):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