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说促思探本质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赵晓菲
[导读]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学校无法正常开学,教育行政部门做出了“停课不停学”的的举措

以说促思探本质—— “停课不停学”下视频“说题”教学实践

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   赵晓菲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学校无法正常开学,教育行政部门做出了“停课不停学”的的举措,我们虽然在停课期间进行观看微课、直播互动等教学形式,尽可能贴近日常课堂教学,但由于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我们只能看到学生书面解答是否正确,面对疫情下的特殊情况,有没有办法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充分,让学生能高度参与到在线学习中。于是,笔者尝试“钉钉说题”,借助钉钉、微信,分析数学问题,具有操作简便、反馈及时、实时监督等优点,真正实现了远程指导学生在家学习。
【关键词】说题 数学思维 解题能力 表达能力 分析能力
        一、问题提出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学校无法正常开学,教育行政部门做出了“停课不停学”的的举措,我们虽然在停课期间进行观看微课、直播互动等教学形式,尽可能贴近日常课堂教学,但由于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我们只能看到学生书面解答是否正确,面对疫情下的特殊情况,有没有办法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充分,让学生能高度参与到在线学习中。于是,笔者尝试“钉钉说题”的方式,努力完成“停课不停学”的目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说题”的价值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学习离不开题目,我们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读题”,即“说题”。如果学生在做题时不看懂题目的要求,找不到关键,只是模糊读,了解大概意思,未能理解题中所隐含的数学信息,那么,肯定是很难正确进行解答的。
        让学生说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经历“读题——分析——做题——反思——拓展”的思考过程,理清了解题思路,把平时在书面作业中无法展露的过程展现出来,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说题进行指导与点拨,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及时修正,建构数学知识,掌握解决方法。
        让学生说题,不同于平日部分孩子机械地输入,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度,真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培养。
        三、视频“说题”的实践过程
        (一)借“钉钉”、“微信” ,搭平台
        利用微信和钉钉覆盖率广的优势,教师首先在钉钉中发布在线作业,推送题目信息;上传与题目类似的说题视频:等学生作业上传后,及时批改点评他们的说题视频,并评选出优秀的作品推送到班级群中。
        针对说题,笔者提出了以下要求,并绘制了如下表格(图1、图2)。一“说”,说出题目;二“分”,分析解题思路,划出关键句、关键词;三“录”,请家长拍摄说题过程;四“传”,上传到钉钉或微信作业中;五“学”,学习同学间优秀的说题视频作品。整个过程看似耗时,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自然增强,解题思路也在说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而优秀作品的展示是对学生努力的认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能让更多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大大提高。

 

                   (二)选错题,说错题,知其究竟
        如右图(数学书P10):帽子挂在高1.80米的衣架上,淘气的身高是1.30米,边上有一根高0.40米的小板凳,问淘气能够摘下这顶帽子吗?碰到这种题目,同学们一般都采用三步走:第一步,算一算;第二次,比一比;第三步,判断是否可以摘到。前面两步骤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如果淘气站在凳子上,他的高度可以达到1.30 + 0.40 = 1.70米,因为衣架的高度1.80米比淘气站在凳子上的高度1.70米要高0.10米,于是,初次做题时,大部分学生判断淘气是拿不到这顶帽子的.但是在学生进行说题过程中,学生思维慢慢打开了,0.10米也就是1分米,差不多小朋友一拃那么长,其实只要淘气伸出他的手臂,就可以拿到帽子,这就需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还想到了垫脚尖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方法,跳出了认知技能的框架。                           

四、实践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见的画面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针对教师所讲内容进行强化训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学会了“解”这个问题,但对下一个问题学生可能就无解了,更遗憾的有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就随着下降了。
        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在“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期间,通过“说题”,以说促思,探其本质,学生都成了一名善于探究的“数学小达人”,实践的时间虽不长,但学生慢慢开始转变,追求的不再是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得到结果的过程,让学生真正从问题出发,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使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冰.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图示表征策略的教学研究[J].2018(09)
[2] 吴立宝,王富英,秦华.数学教科书例题功能的分析[J].数学通报.20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