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吴小娜
[导读] 对于小学生而言,美术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为学生提高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义亭小学 吴小娜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美术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为学生提高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针对于学生的知识情感以及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研究,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想象力;核心素养;策略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分析
        一方面,在小学美术课堂过程当中,不仅仅培养学生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要针对于美术的作品来进行一定的审美和评价,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素来介绍美术作品以及核心素养的能力,但是在美术教学过程当中,由于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特点没有把握,从而造成了很多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当中失去了审美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兴趣不高,直接影响了小学美术教学课堂的开展。
        另一方面,随着新课改的发布之后,在小学美术的课堂当中,很多老师还是执行原来的教学方式,而针对一些绘画的技巧、手工制作以及优秀作品的赏析等等各方面都需要来进行课堂的探讨以及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因此,这就需要改变原来传统的现状,从而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高,尤其是小学美术的教育,不仅仅是通过绘画、剪纸、刺绣等各个方面进行观察,也需要针对于颜色的绘画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才能够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教育,更好地将学生的美术艺术与学生的核心素养联系起来。
        教师要通过提升自身的素养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教授绘画技巧的过程当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动手能力,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想法以及态度来进行有效的思维的发散,在引导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当中,能够用艺术的感官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这就需要借助各种的绘画工具来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同时鼓励学生能够大胆的创作,将自己的艺术特点运用到生活当中,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以及文化理解能力,这也是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当中提高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
        一、小学美术教学之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美术的相关情况。在生活过程当中随着美术气息的不断增强,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课程,促进学生在美术的教材当中能够实现对于生活当中美的感受。因此,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在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就需要引导学生能够感受美术带来的变化以及对于生活的影响,从而使得学生对于美术产生能够的兴趣,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绘制不同的规划。
        第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核心素养的影响之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需要教师能够根据美术的技能表现出自己的经验,这就需要针对于每个特殊情况要开放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不同形式的欣赏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观察以及构思之间的差距,从而能够创造性的创出自己的作品,并且根据生活的经验来描绘出自己的想象,这样在美术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打破思维模式,提高创新能力。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第一,引导学生加强对于生活的观察。学生对于美术的深入学习和发展离不开老师的积极的引导,这就需要在教学模式过程当中,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随心所欲地进行绘画,并且在绘画的过程当中,教师要给予相应的指导,从而对于创作者的作品能够加以自己的内心想法,从大胆去尝试不同的美术效果,更好的引发学生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把美术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切实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周围处处有美术,学起来更有亲切感、真实感。
        第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核心素养时代的美术教育需要基于问题式学习。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与美术教学模式,其主旨在于活化学生的思维,同时亦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并灵活地将其用于自身的实际生活中。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能够要通过多种生活的作品以及学生的作品进行一定的展示,给予学生展示的平台,从而能够在欣赏的过程当中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充分的想象力,在认知的基础之上,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美术带来的巨大魅力,从而有效的实现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创设良好的情境,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互动有交流、有讨论可以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有了视觉情感的刺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教学情景来设置相应的氛围,来吸引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参与和学习程度,这就需要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比如在运用多种色彩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图片,从而引导学生寻找对于美术的想象力和挖掘力,有效的加强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
        三、结束语
        学校应引导教育更关注社会,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这也是核心素养提出的目的:帮助学生形成解决21世纪社会中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过程当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教学的方向,积极的发现小学美术课堂当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不同课堂的教学设置,使得学生能够提高积极性的过程当中来,感受美术学科的趣味性,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走入美术世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陈英芬.浅谈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的情境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
[2]冯皓.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5).
[3]鄢丽萍.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微探[J].亚太教育,201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