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德育”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陈睿贤
[导读]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德育的教育一直采取统一标准来执行,虽然这样会使德育教育模式更统一,但是其也有诸多不足,不能突出学生们的特点、学校的特点等问题,使德育停歇代替,不能够进一步发展。

福建省漳浦县湖西民族中心学校 陈睿贤

摘要:在传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德育的教育一直采取统一标准来执行,虽然这样会使德育教育模式更统一,但是其也有诸多不足,不能突出学生们的特点、学校的特点等问题,使德育停歇代替,不能够进一步发展。所以,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应该有效的利用“校本德育”的模式,制定新的内容,让学生能得到更适合自身的学习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们德育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校本德育;德育活动;学生发展
        “校本德育”是指学校根据学生们自身的德育发展需求,自行编写德育相关教材,并且对编写出来的教材加以利用,开展德育相关实践活动。“校本德育”教育比较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比较符合学校所规定的教育需要,具有教学鲜明的特点。在“校本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贴近于生活,便于发展学生自身的品德,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一、“校本德育”的含义
        “校本德育”是指,学校根据各年龄段的学生德育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及地区的现有条件,为学生自主研发创造出德育教材,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校本德育”的过程中,首要尊重的原则就是为了能更好的顺应学生实际德育教育中的发展需要。“校本德育”的特点是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校本德育”可以更好的适应学生各年龄特征,提高学生接受程度,更符合学校地区的特征,还能在实际生活中便于实践,让学生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更稳定的提高道德的发展。
        其次,“校本德育”也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们学习德育相关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明白自身道德品质提升的重要性。“校本德育”在校本课程编写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校的地域特征,将学生更感兴趣的德育活动加入在内容中。当学生学习“校本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兴趣。除此之外,“校本德育”还能更科学的创造出新的德育教育模式,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德育教学的质量。
        在“校本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应该自己编写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使学校自身能更好的适应德育教育,让其更快速的实践于教学工作中,从而提高德育教学的工作效率。
        湖西民族中心学校地处湖西畲族乡,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由赵家堡、诒安堡、蓝廷珍府第组成的“五里三城”人文景观扬名海内外,蓝氏三杰、名宦乡贤赵范、平台功臣黄性震、“治台名将”蓝廷珍、“筹台宗匠”蓝鼎元等古圣先贤的事迹流芳百世,如此厚重的人文历史,是湖西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我校开发本土教育资源与课程实验研究的宝贵源泉。
        几年来,我校依托本地丰富的历史资源、旅游资源和民族风情,通过发动全校师生广泛收集有关“五里三城”和畲乡风土人情等知识的材料,了解有关历史人物及其传说故事,积极搜集、整理、编写《古堡神韵 魅力畲乡》校本课程,并首版印刷3000册,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
         二、“校本德育”的作用
        (一)切合学生自身特点编写校本课程
        校本德育的教材编写,基本上都是以学校作为首要主旨进行编写的,其需要结合学生各年龄段的特点、发展需要以及学校的地区特点来进行编写。学校可以在编写校本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相关道德的发展需求来加以更加科学的编写,最好能把学生们比较感兴趣、接受程度较高的事情加以利用,重新改造成新的内容编写在校本中。在校本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合理的结合校本的课程进行规划,编排有序的课程,让德育教育能更有效的在实际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在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校本德育”的教育过程中,其实践教育内容应该获得高度的重视。有关人员在校本编写的过程中,应该将有利于在实际教学中开展的德育活动大部分的编入到里面,让学生们能切实的感受到相对难以理解的道德理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德育实践活动渗透变成自身的德育修养,促进德育的发展。
        (三)提升课题研究理论
        “校本德育”在实践中得以实现,使德育课题相关研究能落实在学生的德育实践中。这种作用可以更科学的表明了“校本德育”的优点,让“校本德育”能发挥出贴近生活、容易运用的特征,让“校本德育”将道德理论研究科学地与实践相统一,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做出更加正确的指导,能更稳定的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且还能得到很好的实践经验。
        三、“校本德育”的实践探索
        比如,在小学的“校本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根据中国“爱国”的思想核心,为学生们制定了一起学习唱国歌的“校本德育”活动。其活动的宗旨是让学生能记住歌词内容及其演唱的方法,让学生们在唱国歌的时候能体会出歌曲中的爱国主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生们在唱国歌的时候,老师可以为学生们介绍相关历史,让学生能切实的感受到歌曲中的精神。也可以让学生背诵歌词,如此一来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爱国思想”,更好的促进学生们的德育发展。
        而湖西,是一块孕育精神文化的盆地。明清两代,一时文风鼎盛,文官武将,名人辈出。名宦乡贤赵范,出使边塞,福耀贺兰;平台功臣黄性震,献“平台十策,攻心为上”谋略,为清朝国家统一做出巨大贡献。“治台名将”蓝廷珍率部平定朱一贵起义,积极经营台湾,开发最早最大规模的官垦“蓝兴堡”;“筹台宗匠”蓝鼎元最早提出对台湾进行综合治理建议,促进台湾走向“文治”社会,留下了一部《鹿洲文集》;他们二位与“平台首功”蓝理一起并称“蓝氏三杰”, 为祖国统一和台湾早期治理开发做出重要贡献。
        另有仿照北宋故都汴京布局立意建造的赵家堡、独具闽南地方特色的民间军事城堡诒安堡、“府第建筑和军事防御建筑”完美结合的典范蓝廷珍府第组成的“五里三城”人文景观,名扬海内外,这些都是海峡两岸自古以来割裂不断的“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渊源的印迹。
漳浦县湖西民族中心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古堡神韵 魅力畲乡》,开展“读懂乡土教材 传承畲乡文明”等读书教育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丰富的课外知识,更加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先辈的身上学到奋发图强、勤政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崇高精神,从而激励他们立志发奋学习,长大后建设家乡、报效祖国。
        结束语:综上所述,“校本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让学校的德育教育变得更加稳定化、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校本德育”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实际德育需求为核心出发,利用比较贴近生活的德育活动,让学生能更好的受到德育教育。学生们在学习“校本德育”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懂得将道德理论与生活整合在一起,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所以,“校本德育”对于学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教育意义,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学校德育教育事业工作人员的重视,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代爱明.校本德育课程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反思[J].《成功:教育》,2007,(6):106-106.
[2]刘双平.搭建心灵彩虹———校本德育的研究与探索[J]. 《教育》,2017,24(3):31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