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妇善于“找米为炊”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杨婷
[导读] 历史作为文科学科,总逃不开大量记忆背诵。

云南省昆明长城中学     杨婷  650000

        历史作为文科学科,总逃不开大量记忆背诵。这个“标签”让广大历史教育者感到无奈。相应的,常规历史作业仅仅局限于背诵、默写和选择、问答、连线、材料题……这些作业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并不能让他们爱上历史,反而变成了学生的负担引起反感。要在有限的时间以及沉重的考试压力下,将学生牢牢吸引取得好成绩,我想靠的不仅仅是渊博的知识、精彩的课堂,更重要的是历史学科的有效作业。
以下是我从教以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针对上述问题所做的一些尝试,略见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有效作业的必要性
        (一)有效历史作业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布,第一次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命题。“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被阐述为:准确通达的历史时空观念、求真求实的历史证据意识、回到现场的历史思维特征、关照现实的历史价值引领、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
        有效作业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如布置《我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小论文,学生通过阐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进而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产生的背景、影响,对当前社会的借鉴。在掌握准确时空观念的前提下,学生开始思考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联系,反思现实社会。
        (二)有效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爱因斯坦曾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有效作业”应该是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自主学习探究,从而掌握准确的时空观念,形成合乎逻辑的历史证据意识和推理意识。有效的历史作业避免了简单的重复,枯燥的背诵。它在面临十多门学科竞争的孩子心里留有一席之地,让学生愿意钻研愿意全情投入。
如我在七年级下学期布置过一次题为“两宋社会生活”的作业,有学生仿写了《水浒传》将两宋社会生活娓娓道来;也有学生组织全班排演了一出话剧,学生以兄弟二人游历宋代东京城的方式,用他们的所闻、所看、所想将宋代的衣食住行做了全面描述。风趣幽默之余又把相关史实一一呈现在同学们面前,令人记忆深刻。这样的作业新奇,有创造性,受到学生欢迎。
        二、历史学科的有效作业
        (一)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利用思维导图这个简单而有效的工具,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可高效记忆历史学科的基本要素。在平时的教学中,绘制思维导图成为常态,为了鼓励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我还举办过相关比赛。


这些作业和比赛让学生发挥自身创造性的同时巩固了基础知识。        
        (二)排演历史剧
        初二上学期,联合音乐老师组织的“抗战中的歌声”,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取一首抗战时期的歌曲演唱,并表演相关历史片段。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不同班级即便选取歌曲相同,表演形式都没有重样。表演中嬉笑怒骂,但当深刻了解歌曲送承载的历史时,同学们的演唱全情投入,通过歌声来表达民族之痛,通过歌声来诉说民族之魂。
        音乐老师曾最说:原来每次最怕教的、学生最没有兴趣学的抗战歌曲,在搭配了历史活动课后,轻松完成教学任务。历史音乐相得益彰。老师最头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于不声不响中完成,通过学生自我的感知内化,让他们心灵深处荡起一丝涟漪。多学科的配合,让历史学科以更为丰富饱满的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配以活动课中文化、人文情怀的渗透,全方位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对历史争议事件开展课内辩论赛
        初一年级上学期,组织各班进行一场辩论赛.或辩论“是否功过秦始皇”或辩论“奸雄?枭雄?曹操”
        辩论会的准备长达一个月。首先是让学生自行收集辩论会的相关规则,及富有争议性人物或事件的多方素材。然后,通过整合资源,学生确立形成一篇与辩论赛相关的作文,以表述其观点。教师从中挑出辩手。接下来是辩手收集材料并指导选手的过程,正反方分开进行。与此同时挑选主持人,组织其他同学制定评分标准。最后才是展示环节。若时间等各方面条件允许,还会在年级组织年级的辩论赛。在辩论赛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全面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
       (四)让历史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教室里布置能显示历史的重要性纪念物:如明信片、海报等,当然,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办墙报或手抄报。由于经常跨年级教学,我还在不同年级之间交换墙报。墙报让低年级学生看到自己明年会学什么,激起他们的想象,使他们保持对历史学科的热情;而高年级学生则会因墙报而泛起怀旧之情。
        (五)多样奖励机制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肯定,都需要成就感。学生尤其明显。所以在每一次活动课后我都会给获胜者以奖励。奖品的选择也很重要,一开始我的奖品只是很大众的文体用品,但我很快发现这并不能激起获胜者的荣誉感以及其他同学的羡慕,于是我果断改成了和历史相关的物件。如在做“唐风宋韵”活动课后,奖品是《唐诗宋词》;如“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展”时,奖品是一盏小台灯。这些奖品都无一例外的写上了获奖者的名字和获奖缘由。渐渐的,学生越来越期待我的作业。
        这样的作业说实话,很耗时耗力。但是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的历史成绩提高了,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创造力,以及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热爱,让人记忆深刻。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经过前辈指点,加上自己摸索出的一些“技巧”。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历史教师学科的硬功夫必须过关,否则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岂不贻笑大方?更别说琢磨课堂教学了。其次,这些“技巧”都来源于对学生的了解,同一个活动对不同学生效果不同,如果没有深入学生,量身打造,恐怕事倍功半。最后,历史有效作业并非投机取巧,而是巧妙的利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爱上这个学科,让这个学科告别死板生动活泼起来。当学生以热爱之姿学习历史,何愁成绩不佳?
        一点愚见,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