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邢汝喜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的一般理论探讨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大石初级中学   邢汝喜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的一般理论探讨
        1、实践性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特性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特性主要体现在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四个方面”。
        道德与法治课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紧密相连,其中,实践性对其他特性具有重要影响,其他特性的实现、落实都离不开实践性。
        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性强调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而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实践性,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离开实践性,思想性就无法得到落实。
        道德与法治课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角度:从课程内容看,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包括道德、法治、心理健康教育、国情等方面,而实践能够包含这几方面的内容,能够将其综合起来。从目标综合角度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的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等多维目标。这些目标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综合实现。因此,实践性是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综合性的重要途径。
        道德与法治课人文性则主要涉及到培养学生健康人生态度和积极人生目标,如果人文性目标离开实践,就难以实现。
        可以说,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性、综合性和人文性三大特性的实现都需要在现实生活实践中展现出来,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必须实施实践性教学。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的基本内涵
        要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的内涵,需要首先理解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实践性教学”开始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时至今日,关于实践性教学的相关研究已经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态势,但关于实践性教学的内涵,学术界却未能够取得统一。一般而言,实践性教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进行理解。狭义的实践性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参加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考察调查、社区服务等。而广义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则包括课堂内外的所有实践活动,例如课堂辩论、模拟教学。本文主要从广义角度来展开研究,认为实践性教学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理念”。把握实践性教学的内涵,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传统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为主体。


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亲自参与到实践教学中。
        其次,学生学习活动是学生主体行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活动非常被动。实践性教学下,学生学习活动是学生的主体行为,强调学生在学习动机推动下,主动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知识建构。
        最后,实践性教学是新型的教学理念。每个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风格是由不同的教学理念所决定的。实践性教学首先是观念的存在,只有树立实践性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风格才能够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实践性教学理念应该先于实践性教学模式而存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受重视程度不够。现行的中考、高中仍然以卷面成绩为主,学校生存发展同样依赖于升学率,并将这与教师评优创先、职称评比等挂钩。部分教师表示:“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会耗费师生大量时间、精力。以课外实践性活动为例,教师需要完成教学设计、组织学生、思考突发性情况、关注学生安全等,这都让教师在组织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时顾虑重重”。
        三、改进和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的策略.
        实践性教学是实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的途径。教师要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而不是仅仅理解和掌握道德知识,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重视实践教学。
        1、转变育人理念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在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时刻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需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将教材理论、教学目标与学生生活相互联系,以便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在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下的师生观念,营造轻松、平等的教学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实践性教学的欲望。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应该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通过自我情感体验来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当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利用道德与法治课教材知识来与指导自我实践,提升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2、转变教师角色
        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搞好实践性教学,教师需要转换角色,从原先的权威者转变为协作者。教师教学设计应该考虑到所有学生,以学生为核心来设计实践性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正确评价自我,清醒认识自我地位,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引导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而不是指挥者。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性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提高实施效果。教师应该始终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虚心接受学生建议,倾听学生内心,与学生做朋友。
        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形成良好的双向互动,两个主体相互影响,相互启发,最终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