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立德树人,用情感人”的美术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 高美芳
[导读]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龙山小学     高美芳   250400
 
摘要: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立德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奉献社会。教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美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德育渗透,既能顺利完成美术教育目的,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寓教于乐的功能,并最终实现学生爱听,教师乐教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  立德树人  用情感人  美术教学   德育功能  美育功能 
        实施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很多课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让他们学到绘画知识,掌握各种制作技能,还要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因素,让德育渗透到课堂中,起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出“立德树人,用情感人”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共有三个步骤:第一,借励志故事坚定意志;第二,怀着感恩之心激发创作;第三,借爱国教育拓展提升。
        一、借励志故事坚定意志
        故事情境法,既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将教学内容穿插其间,增强感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的感受能力。在讲授人教版三年级美术课程《最受尊敬的人》一课的教学中,我借用《贝多芬的故事》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贝多芬的部分精彩视频,让学生了解到贝多芬的成名充满了多灾多难,他童年凄苦,中年患病,晚年失意落魄.但却凭着坚强的意志,创作无数作品,成为闻名世界的作曲家、钢琴家。教师通过煽情的情境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到名人的坚定执着,他们的事例让我们敬佩、震撼。这些内心萌生出的丰富情感让我们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之情,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尊敬,为什么要尊敬他。教师运用名人的励志故事,既能扣动学生心弦,又能瞬时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教师的启发下,想到更多的名人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付出了比我们更多地努力,做了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即使他们被困难所威胁,但是他们直面困难,克服困难,所以他们登上世界巅峰。这是他们应该得到的,所谓“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就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想学有所成,我们就要像名人学习,克服困难,勇于拼搏。



        二、怀着感恩之心激发创作
        学生们通过讲述身边值得尊敬的人,会发现扮靓城市的清洁工、救死扶伤的医生、保家卫国的军人....教师通过交流让学生发现原来在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伟大的或平凡的的人物值得我们尊重,了解了他们的形象特征,打开了学生的创作思路。为了让学生画得更加生动,我再一次启用形象的故事,讲述“跳水皇后”郭晶晶。生在普通家庭,在五岁时参加了跳水训练,由于她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11岁进入国家队,从13岁时为国争光。在一次次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先后为国家斩获了21枚奖牌,成为国家的骄傲和自豪。发生在郭晶晶身边有很多感人故事,向她一样优秀的为祖国默默奉献,为国争光的人还很多,是他们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能让我们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今天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我们身边最喜欢的、最尊敬的人画出来。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此时摩拳擦掌,非常想把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绘画下来,此时的他们是怀着感恩之心、敬佩之意的。学生们的灵感喷发,不难想象,创作作品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教师借画抒情,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思想得到净化和洗涤。
        三、借爱国教育提升素养
        为了让学生记住值得尊敬的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结合融入国家时事政治、大事方针,全方位的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其中。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观看《七十周年国庆大阅兵》视频片段,在观看影片时,教师结合讲解,促使每一位学生心潮澎湃,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流血流汗,克服艰难险阻换来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感到光荣和自豪。通过视频中我们看到的那么多兢兢业业、奋斗在一线的英雄人物,看到了为祖国的伟大、奋斗崛起的领袖人物,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奋斗航向。将爱国教育融入美术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思想素质;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珍惜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努力成为国家的建设者。
        在美术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每位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具有学科的无法代替性,我们在对学生实施美育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让美育和德育结合起来,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人民日报)2018.5.2
【2】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3】巩向前.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
【4】潘丽.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中华少年2018(08).
【5】尹少淳.美术教育中的核心素养理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