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 贵在真实 重在积累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黄娟
[导读] 叶圣陶先生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金龙中心小学   黄娟  邮编:532413

摘要:叶圣陶先生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是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充实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所以,习作训练就要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真实的社会,走向淳朴的自然,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观察生活。
关键词:习作教学 生活  真实  积累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习作都在老师事先设定的框框之内,围绕中心去寻找或编造生活素材而写,学生往往觉得词缺素材、词汇贫乏,提起笔习作就感到头痛。《语文新课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感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长期细心地观察和积累,才能有所发现;只有全身心投入生活,亲身体验,才能偶有感悟,将之入文。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乐于表达,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习作的源泉在于生活
       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作文是离不开生活的,所以没有生活的积累,就没有真实的写作.留心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只有能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才能让文章有血有肉、真实感人。比如教学《这儿真美》可先布置学生课前去田野里、山坡上去观察美丽的风景,在自然中收集习作素材,就水到渠成了。
        二、习作的生命在于真实
        习作是内心需要的表达,是个人感情的流露,要放飞心灵,说出真话。既然是“感情”和“内心”,在表达时就必须体现“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言为心声”,真情是作文的生命。学生只有写出真实的自我,写出自我对人生真实的感受,写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写作时不投入真情,文章就如一具无血无肉的“木乃伊”。例如,学生学了《游子吟》这首诗后,要求学生写一篇《感恩的心》,一位学生在结尾这样写道:“我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我不会忘记幸福中的一点一滴,不仅要感谢支持、帮助、关爱我的人,还要感谢反对、拒绝、敌我的人,感谢他们给我一个磨练的机会,让我不断走向成熟??”这就是这位学生发自心底的情真意切!真实地表达了真挚的感情,一颗包容的内心自然地流淌露出来。真情是作文教学的永恒的主题,没有善良的心灵,是写不出感人的文章的,没有真实的体验,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实践中,应培养学生说真话、吐真情。
        三、习作的语言在于积累
        高尔基曾这么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写作的材料。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文贵在新。要想写出好文章,一定要具备一件崭新的语言外衣。有些学生有了真情实感,但无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真是“茶壶煮饺子——倒不出”,如何解决语言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重在平时积累。
        1.从朗读中积累习作语言。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而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要把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阅读教学的朗读中积累优美的语言。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语言。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一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一个委婉。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使语言内化,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
       2.课外积累习作语言。鲁迅先生说得好:“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在语言积累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地观察,大量地阅读主动地积累,养成“采蜜”的好习惯。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感受人物写成笔记。到社会生活中、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准备“摘抄本”记录好词好句、名言警句、成语接龙、优美诗词??这样直接、间接地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写文章就会语言丰富,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
本文系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金龙中心小学专项课题《农村小学习作课教学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Czk2019-067的研究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