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纪登彪
[导读] 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站在数学知识的角度,利用所学的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中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的学习及应用最为关键。

夏津第一中学 纪登彪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站在数学知识的角度,利用所学的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中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的学习及应用最为关键。对于高中数学老师来说,在课堂教学实践时需要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质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及手段,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及发展,充分体现高中数学教学的现实意义,推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方法与策略;
        一、了解学生需求与价值
        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对凸显数学教学的本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意义重大,老师需要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基础之上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相比,高中数学更加侧重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及提升,老师需要了解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要求,以运算能力、空间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切入点,在提升学生基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保证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实现学有所成,主动利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为了实现有的放矢,避免方向上的偏差,高中数学老师需要选择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案例,通过课堂讲解来吸引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占有重要地位,高考命题的方向逐渐改为无背景不命题,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趋势来看,数学问题与数学文化结合成增长趋势。老师应该积极探索数学科学价值以及文化价值,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价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收获以及成长,进而掌握解决数学文化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讲“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的小故事,在讲“二项式定理”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数学成就“杨辉三角”等等。我们可根据教材所涉及的知识介绍不同层次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进行指数函数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研究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图象变化趋势,可引出这样的故事: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1粒麦,在第2个格子里放2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4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8粒,依此类推,以后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放满第64个格子。所需麦粒总数为: 18446744073709551615,这些麦子究竟有多少?打个比方,要生产这么多的麦子,全世界要两千年.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可以很生动地使学生认识到指数函数先慢后快的变化趋势,这样得出的结论,学生也不容易忘记。


其次,老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数学学习本质的分析和实际应用为中心点,积极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之中明确个人的学习行为及学习方向。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消极应对的情绪,老师还需要将学生作为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进而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之下提升个人的核心素养,实现个人数学学习成绩及水平的综合提升。
        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学习难度和教学难度偏高,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较大的挑战,高中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同时综合能力提升较快。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以及思维方式,老师需要站在学生自主思维的角度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障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培养个人的数学核心素养。其中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最为关键,运算能力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让学生首先理解和掌握有关运算所需要的概念、性质、公式和法则,数学理论是数学运算的基础,只有切实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才能使运算明确方向、开拓思路,为运算提供依据,这是进行正常运算的前提。其次,运算时做到步步有据,理由充分。提高运算能力,重要的是提高推理能力;既要明确怎样运算,又要明确为什么要这么运算,这样才能保证运算的正确性。再次,在运算时要细致观察,深入分析.另外,数学学习的难度偏高,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过度依赖的问题,老师还需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日常教学的恰当引导,尽量避免简单的照搬照抄以及单向灌输,而是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梳理知识,建构个人数学知识和方法框架,进而找准数学学习的突破口以及切入点。另一方面需要以层次化的教学为出发点,注重对学生的层次引导以及针对性的剖析,保障不同水平和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应的收获。其中多元化的梯度设计教学模式在实践应用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老师可以不断优化对学生的引导方向以及课堂讲解模式,考察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整合教学思路,充分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结语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老师的要求较高,数学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及学习价值,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时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及认知,进而主动实现学以致用和举一反三,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海平.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J]. 考试周刊, 2016, 000(092):46-47.
[2]张虹.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J]. 中华少年, 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