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0期   作者:羊本才让
[导读] 有助于教师掌握正确、高效的教学方法。
        一、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
        (一)有助于教师掌握正确、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教师掌握正确、高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学有序开展。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先思考快速阅读及整理信息的方法,同时要查找、整理思维导图中包含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词,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
        (二)有助于健全师生的知识体系。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利用思维导图对课程教学进行设计,可以帮助师生形成整体观念,使之在脑海中构建相应的全景图,并以教学过程、需求、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教学进行合理调整。这有利于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以显著增强教学活动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主要是进行正面引导,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提供有效帮助,这样便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交流。师生之间平等、自由、轻松的交流,能让学生拥有更为宽广的展现、发挥自我的空间,引导学生依据自身实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四)有助于充分落实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师教育中的重点,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需要关注整体,还需要关怀个体的独特性。通过学生所制作的思维导图,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而制定具体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小学生具备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但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较弱,很难理解抽象化、概念化的教学内容。而思维导图利用图形、符号、文字等标记对知识进行串联,通过结构图形式展现复杂、抽象的知识,这样就使学习内容可视化,从而显著提升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思维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预习、复习环节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着手绘制思维导图。同时,在面对大量复杂信息时,学生需要通力协作才能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在这个被思考与合作牵引的绘制过程中,学生能够在不断摸索中前行,从而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思考,他们的思维就会具备较强的发散性,而发散与拓展的实质就是联想与想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引导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推动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每堂课结束后,每个学生都可以依据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复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系统地整合知识,同时还可以开展自我检测,以充分了解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为学生自评的全面性、准确性提供可靠保障。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思维导图是从某一点或某个关键词开始延伸与辐射,通过联想与想象层层扩散,形成不断深入的知识脉络结构图,它有着明显的发散性,既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语言知识和相关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设计思维导图,并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好让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想象,完成知识的转化与内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独立设计思维导图,以此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自主性,加强其预习效果。
        (二)建立有效的知识网络。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所以在阅读学习中很难有效提炼信息,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而利用思维导图则可以简单明了地将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一目了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思维导图,整合并直观呈现教学信息,而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从整体上通盘把握文章结构,获取新知,同时还可以由一点出发有效延伸,对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整合,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有效串联,从而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例如,在讲完一篇文章或一单元文章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相应的思维导图,明确、清晰地展现出文章的知识脉络,有效整合与体现零散知识,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学习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有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进而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保障。在写作前,教师需要收集、整合相关资源,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出相应的思维导图。教师可先将作文题目告知学生,以初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使其能够主动收集与整理写作资源,为写作练习做好充分准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确切地把握教学尺度,不然会对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此时,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发散思维,找到新颖的观点,从而增强作文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谋篇布局,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对素材产生全新认识,这将使学生的写作条理变得更加清晰。同时,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明确写作结构,然后通过点状分解明晰构思,从而写出形象、感人、内容丰富的作文。此外,在写作过程中,思维导图能够不断拓展学生思维,使其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宽广的思维空间。这时,大脑可以围绕题目中的关键词及相关连线,对空白内容进行补充,从而有效凸显写作中心,让作文变得更具深度。
        四、结语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还可以有效重组学生的知识系统,让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更加完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有效引入思维导图,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活跃度,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