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主殿堂,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主阵地,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求师生平等合作,实现课堂教学高效。那么新课改下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课改目标,本文笔者就此简谈了自己的方法策略,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数学课堂,优化,策略,探究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不少学校数学教学一改往日课堂沉闷、肤浅和缺乏生气与活力的情形,展现出一片流派纷呈、生动活泼的喜人局面.欣喜欣慰的同时我们发现,伴随着课堂实施策略的不断改进,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不少看似理念先进、开放灵活,实则低效浮躁,且无助于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的全面提升,阻碍课堂教学目标有效实现的教学细节.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实现课堂真正高效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关注学生,因生施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要提高课堂教学首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基础,只有知道学生掌握了什么,没掌握什么,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可以发现的,什么是需要传承的,我们才可以正确地处理教材. 新课程下的数学与生活是联系非常紧密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新知识与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很有关系. 对于新课就可以知道哪些部分可以给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讨论,通过学生的自学、发现、探究,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探究能力,还使他们知道该怎样去点拨、讲解. 对于学生发现不了的问题,我们要进行有效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走,按教师画好的线路走,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参与课堂,能感受知识、体验知识、发现知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设疑激趣
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数学问题的提出有着密切的关系,“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维的起点是质疑,而探究是诱发思维的源泉。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问题情境教学的关键是问题情境设置,教师可通过“生活显示情境、语言描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扮演体会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等多种途径,创设与教材有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情境中开展数学学习。其次,问题情景设计应在启迪思维、解决困惑上多挖掘。学生对各种知识理解的难易程度是不尽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思维困惑或理解偏差的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选取合适的方式,设计好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学生顺利地理解知识、消除困惑、掌握基本解题技能创造条件。最后问题设计应在知识发生和发展的关联处深化,在探究意识上提升,为思维向更高层次推进服务。教师应努力探究教材中潜在的思维题材并加以诱导联想,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设计变式问题,寻找思维的生长点,探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利用现有的知识构建网络,以现有的知识去吸纳同化新的知识,用新的经验和要求去修正和顺应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既深化知识、又发展能力的目的。
三、鼓励合作探究,构建交流平台
新课改对我们数学教学课堂有什么实质性的要求呢?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使每一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情感经历。课堂上学生唱“主角”,老师甘当“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既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启发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结论,从而让学生暴露出不同的思维;又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确保学生的学习富有个性,从而使师生在探究活动中共同求得发展。
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反映,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它蕴含于数学概念、规律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质,就得重视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因此,要挖掘所教知识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小学数学中,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有: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方法是核心,其内容丰富,包括数形转化、未知向已知转化、动静转化、几何形体中的等积转化等,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策略。如,在学生已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分数除法法则”,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是一对互逆的运算,它们是互相对立的,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但引进了“倒数”后,除法就可以转化为用分数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在引进了倒数的条件下,分数乘、除法这对矛盾就统一了起来。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挖掘并渗透平移、等移思想,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把它平移到原平行四边形的右边拼成一个等底(长)、等高(宽)的长方形,就可以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挖掘和渗透这些数学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交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为将来学习图形的变换积累一些感性经验,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关注氛围,优化教学
传统的数学课堂,大多数比较注意保持教师的尊严,保证课堂的纪律性、严肃性,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有疏忽就会受到训斥,学生精神长时间紧张,就会抑制智力、妨碍学习. 数学课堂应该是宽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是这个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师应该“蹲下去”与学生交流,要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样数学课堂就能让学生愉快的学习. 教师要运用教学技巧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概念、定理等的教学变成具有创造性的探索活动,让数学知识在谈话中得以接受,在趣味操作中培养能力,在游戏中发现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控制好讲授时间,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质疑、寻求解答,使学生情绪饱满,在愉快、兴奋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求知欲强,变课堂为学堂. 这样就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课堂上应该使学生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能听到的东西用听觉,有气味的东西用嗅觉,有滋味的东西用味觉,能感触到的东西用触觉. ”那么学生就会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求知的课堂就会变成奏响智慧的乐符的乐堂.
总而言之,在中小学数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师构筑数学教学的殿堂,数学教师应做好数学教材的深层次的挖掘,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选好教学切入点,就能很好地促进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