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小学音乐教育而言,作为审美教育的重点所在,制定合理措施积极推进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有助于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推行趣味性教学,转变理念组织趣味性音乐教育活动,契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升小学音乐教育成效,推动小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
关键词:趣味教学;小学音乐;教学应用
引言
小学音乐教学是帮助学生打开艺术之门的重要课程,是陶冶学生艺术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关键。而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的老套和落后,使得小学音乐课堂枯燥乏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化下,推动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应该从多角度分析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增强学生审美体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小学音乐教育中实行趣味教学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育中,为了迎合课程改革要求,实行趣味教学活动,学生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切实提升教学成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行趣味教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学生个体实际情况,激发音乐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综合考量影响小学音乐教育的因素,设计趣味性游戏活动,引导孩子在学习乐器、乐理知识过程中深入感受音乐文化,丰富情感体验,对于学生的持久音乐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2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近些年,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这一教育发展形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但是在展开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部分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颇,认为小学音乐教学自身并不重要,只要完成书本上的教学内容、管理好课堂秩序等,就算是完成了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较为单一,很多教师使用的方法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虽然课堂被塞得满满的,但是枯燥乏味,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时间相对有限,无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效果只会让课堂的教学效率更加低下,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说有着很大的弊端。
3小学音乐教育中实行趣味教学的有效措施
3.1故事引导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固有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在课堂上教师处在主导地位,并按照教材的固定模式和内容展开教学,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为了让课堂更具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引导的方式来展开音乐教学,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对教学的内容加以理解,并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包括歌曲背后的故事、作曲家的故事、作曲家的创作背景等,并将这些故事整理出来,以生动的方式讲给学生们听,让学生们能够沉浸在故事中,驱散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借助相关故事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进而促进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如《小背篓》的作曲人白诚仁在湘西采风,创作的灵感来自于路上碰到的一群将冰棒放在背篓里的苗族大妈,而苗家的背篓、吊脚楼、溪水、深山、赛龙舟等,都是典型的湘西风光,于是,白诚仁将山歌的调谱进了曲子里面,创作了《小背篓》。
3.2联系实际生活,趣味导入音乐课堂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新鲜事物好奇心强烈,生性好动,课堂学习中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紧紧围绕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引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容易让学生放松,切身感受到生活中的情趣所在。
如,在一年级的音乐教学课《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来播放实际生活中的动物叫声,如树叶的沙沙声、溪水流动的声音,置身于其中感受自然环境的美妙所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竞赛活动,记录下听到的动物声音,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长此以往,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3.3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方式中,很多音乐教师都只是将知识单向传递给学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全盘接受,是否在枯燥的知识面前产生厌烦的情绪,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音乐教学产生抵触的情绪,这对音乐教育来说是不利的。而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融入更多歌曲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有效降低知识的难度,满足学生们的学习特点,这对于提升小学音乐的小学效率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如在《快乐的泼水节》一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傣族人民的风俗、服饰、建筑、泼水节盛况等都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呈现出来,让学生们对傣族人民的节日习俗有更多的了解,并将泼水节盛况相关视频、歌曲等都融入到多媒体课件中,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学习和理解。
3.4设计游戏活动,构建趣味的音乐课堂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为了充分发挥趣味教学优势,应立足实际情况设计游戏活动,充分契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构建趣味的音乐课堂。传统教学方式局限性较大,学生会滋生抵触情绪,课堂氛围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将失去音乐学习兴趣。故此,音乐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趣味性活动,从课堂朝着户外进行游戏活动,促使学生保持高度学习积极性。诸如,组织踢毽子或丢手绢游戏活动,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设计游戏活动,播放音乐,击鼓传花,音乐停止后实物在哪位同学的手中,哪位同学就上台演唱一首歌曲。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持高度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成效的同时,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3.5推动教材创新,提升音乐教学趣味性
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拓宽教学空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要进一步推动音乐教材创新,列举更多优秀音乐作品到课堂上,深入挖掘教材潜在内容,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审美熏陶。故此,教师应充分熟悉音乐教材,借助网络搜集教育资源,设计多彩的音乐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或演奏活动,在实践中获得切身体验,加深对音乐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对于后续音乐学习具有积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意识到趣味教学的优势和意义,并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采取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故事引导教学、音乐+舞蹈教学等趣味性的措施来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在提升学生们课堂体验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为学生们音乐知识体系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翠.趣味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205.
[2]刘艳.音动真心,乐伴成长——人性化趣味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开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16):219-220.
[3]沈星星.运用趣味教学模式,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J].北方音乐,2019,39(07):189,192.
[4]刘颖.让音乐成功吸睛的法宝——如何运用趣味教学法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J].小学教学参考,2017,23(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