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纲要》中首先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必须适应学生自我学习成长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目标管理”最早源自美国管理学者杜拉克,通过在语文教学上的实践证明,这“目标管理”教学能使学生由解压式的强制学习转化为内调式的自主学习,可较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一、目标制定阶段。
1、情境引入。这一环节旨在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问题的情境,建立起强烈的学习意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乃是成功之始”。新课开始,就要不落俗套地用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引出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与欲望,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对知识的学习。
2、设置学习目标。其内涵是学生树立任务群式学习内容的学习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十分注重教学目标,殊不知,新时期的教学最应该关注的是学生要学会什么,学习目标可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组织,纳入到自己的认识结构中去。学生在不了解具体的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学习难免带有依据自己的喜好的盲目性,潜在的学习动机也很难补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的调动也就无从谈起。学生对学习目标越明确,识记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引入新课后,应立即为学生树立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本环节包括目标展示与目标题化。
(1)目标展示。即呈现任务群学习内容的学习目标(导学目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商讨确立目标,尽量避免全班统一化的教学目标,而应向“分层学习目标”方向考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分层目标因材施教,使优秀生能吃饱,个性特长得到发展,上、中、下三种水平的学生各得其所。如在设计《六国论》学习目标时:
1.梳理归纳文章的论证过程: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证的方法。
2.学习作者热爱民族,反对忍辱求和,主张抵抗外敌入侵的思想。
3.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思考方法,利用批判性阅读的方法对文章进行深度分析;
4.学习文人史论文的特点;
第1、2个目标是针对全体学生而设计的,第3、4个则是针对有个性善思考的学生。
(2)目标题化。同学生一起将学习目标细化为环环相扣的问题或习题。“目标是动机的根源”。教师应利用“学习目标一一探寻一问题一一完成”的模式,把所设计的导学目标进一步问题化,依据导学目标与学生一起设计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性问题,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好胜心,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美国著名的现代学习理论心理学家米勒和多拉德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克服一个个学习困境。因为知识的缺乏妨得学识的累积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产生强烈的学习意愿,发出学习的行为。
如在设计《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探究案时:?
1.诗中描绘了哪些优美动人的月景画面?
2.迷离的月色反映了江边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3.诗人的这些思索真的就只是感叹人生的短暂,宇宙的无穷?
4.美景和人生的思考又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四个问题由浅入深,又环环相扣,很有针对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目标题化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习题要具有典型性、指向性、层次性、趣味性、丰富性。二是尽量选取能力型习题,真正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另外,应尽量选编些“多解型习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三是可超钢、超前、超标,以此将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间题,发展优秀生的个性特长、四是可提前印发提将一周或一学期的导学目标与目标习题,以学习提纲形式提前印发给学生以利其预习和超前学习。
二、目标实施阶段
1、自学释疑。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导学目标,目标习题、道具、课本等材料自学探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努力达标。
自学可形成自己学习的内部动力和机制,学生自己解决了一些同题后产生自我激励,便会逐渐形成积极、稳定的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自学可轻负担、高质量,对学生而言、课后习题,练习册等作业都由教师根据导学目标精选到达标题中当堂完成,负担减轻不仅乐了学生也解放了老师,学生可利用课外时间发展特长.就教师来讲,可从作业堆里解脱出来,腾出精力和时间钻研教材,教法,精选习题,更新教育观念和学科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组织自学?一是进行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地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基础上,オ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因此,要教会学习策略,使其“会学”。既要使其掌握该科总的学习方法,又要根据课文特点指点相应的学法,二是稳定教学秩序。要随时调控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都积极认真学。自学课堂要宁静,使学生有良好独立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学习,首先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三是巡视指导、辅差育优。
2、讨论探索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自学释疑的基础上自由讨论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力争达标。
学生经过讨论不仅使一些疑难问题得以解決,且培养了多种能力。学生自由热烈的讨论,畅所欲言,能到达互相启迪,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讨论中,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将“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往或“教师间,学生答”的双向交往改为我向交往。课堂气氯活跃,学生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智力活动水平得到提高。
学生自由讨论,一要抓紧时间。(可利用希沃教学助手的计时功能)二要集中精力,三要控制音量,以免相互干找和影响别班。
3.讲解达标,该环节旨在通过教师讲解达标题而使学生达到导学目标中的基本要求。通过自学,讨论,学生还剩下一些疑难问题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兴奋状态。此时讲解,水到渠成,还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等。总结单元练习内容,使知识单位化,结构化,形成整体系统,内化为学生的认识结构。
三、目标评估。
反馈矫正。此环节包括检验评价和补充更正,力争使学生当场过关,当堂过关,完全达标,并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励学习动机,此环节要注意三点:一是变式训练。目的是提高应变能力,探索能力,促进创造カ。二是评价激励。可利用各类教学助手、班级优化大师对答对者及时评分表扬,对答错者给予热情关怀和鼓励评价。
总之,通过引入“目标管理”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效果明确了学习方向,激发了学习机动,优化了学习方法,学生主动积极地自主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