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作为高中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不但需要学生记忆,还需要学生把握文本主旨和内涵。然而就现阶段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情况来看,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就应当将这些问题重视起来,并采取手段进行解决,才能够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
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古诗词则能够充分的彰显各个时代的特色。古诗词能够较好的呈现出作者的真实感受,作者采取一定的写作手法,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古诗词当中,因此对于古诗词的鉴赏实际上就是挖掘作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对此,在实际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不应当指导学生盲目记忆,而是要指导学生深刻领悟文本的意境以及作者当时的感受,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会更加理想。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思想固化、功利化
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形势下,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教学事业,使得学习过于功利化,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动力[1]。加之由于部分教师深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依旧采取“灌输式”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导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生产场所,极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各项能力的锻炼,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成长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教学方法陈旧化、单一化
就现阶段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来看,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一,仍然是根据应试教育的方法进行教学。有部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将重心放在了古诗词含义和意境的分析上,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变得生硬、无趣,并未真正体现出诗词的意蕴,导致部分对历史毫无兴趣的学生,对古诗词鉴赏教学产生抵触心理,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完全丧失对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兴趣,从而不愿意参与到学习当中。如此一来,学生便不能真正的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优化方法
(一)从景、境、情关系角度鉴赏
就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还有待提升,在学习过程中依旧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短时间内难以把握古诗词中的意境,这就会对鉴赏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教师就应当与古诗词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情境,切实的发挥学生的联想力和创造力,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从而更好的感悟古诗词的情感和内涵,真切的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美。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与古诗词内容相关的情境,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古诗词中的景象,以此调动学生的鉴赏积极性,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鉴赏、品味古诗词[2]。
例如:在鉴赏《登高》这一课的时候,那么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以下情境:在重阳佳节作者登高远望秋江景色,原本该季节应该是秋高气爽的,但是夔州的风却非常急、非常大,并且传来一阵阵猿猴的蹄叫声,江面上盘旋着许多鸟儿……让学生结合诗中的景物和情境进行鉴赏。随后,教师再给学生呈现出在夔州秋季的特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让学生感悟其意境,从而感受到作者抒发的流寓他乡、穷困潦倒的情感,同时将其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作者的真实情感,鉴赏该诗的意境美。
(二)从诗人思想与背景角度探微
通常而言,古诗词的创作是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具有紧密关联的,它们通常都是作者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的有机整合,不同古诗词所体现出的时代烙印也是有差异的,即使作者是同一位,但是在不同的阶段,所创作的作品也是不一样的。对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帮助学生认识作者个人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只有帮助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才可以使学生做到知人论世,从而对文本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在古诗词鉴赏过程中,学生可以切实的体会到古代文人学士的思想风貌,感受当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而在此之前必须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具有全面的认识,才能够更好的体会作者在古诗词当中所渗透的情感观念以及价值观念[3]。
例如:在鉴赏《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课的时候,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李清照相关的资料,如个人生平、简介以及所处的时代等,在这个过程中明确作者当时的状态:作者与赵明诚共结连理后不久,她的丈夫就“负笈远游”,从一方面来说,作者非常想念她的丈夫,从另一方面来说,作者体会到深闺寂寞,所以才在重阳佳节创作了这首词。在把握了该词的创作背景后,那么学生对于本词的内涵也会形成更加透彻、深刻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引申出作者的其它作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引导学生将两首作品进行对比,该词是李清照南渡后创作的,相比以往清新、怀人的风格,更加形象的抒发了作者对于丈夫的思念之情和孤寂之情,更体现出李清照凄凉、寂寥的心情。
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生活的节奏也逐步加快,人们的心也会变得更加浮躁。而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活动的开展,则能够帮助学生将浮躁的心静下来,以此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不应当一味死记硬背,而是要全身心参与到鉴赏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交流,才能够更好的感悟作者的真实情感,欣赏中华文化的美。这样教学改革才会变得更加有价值,学生才能够在鉴赏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刘鹏涛. 语文教学"读"占鳌头——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方法探微[J]. 新课程(教师版), 2017, 000(012):96.
[2]田亭.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探微[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 000(005):235-235.
[3]谭化斌.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C]// 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