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戴盈红
[导读]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
        摘要: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或者一些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出现了数学文化。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科最基础的部分,在整个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数学老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不但要教会学生们一些专业知识,也需要将数学文化不断地渗透到。本篇文章就具体的从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渗透的方面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
       
引言
        2011年版的小学数学课表中曾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要求了需要学生们能够通过数学教学巧妙的利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了解数学学科带给人们的价值和意义。根据分析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学生们对小学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乐观,但是并没有真正的走到数学学科的背后进行深入的了解。为了学生们日后能够在数学学科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这就一定要重视起来应该需要帮助学生们树立起较好的数学学习框架。
        一、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数学文化渗透的意义
        数学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若教师能够将数学文化融合到数学教学中,学生便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扩充知识结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文化精粹,从而获得更好地发展与成长。众所周知的人们从远古时期就已经开始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时间的计算以及路途长度的计算等,在近现代中更是不断地出现越来越多的数学家研究数学,由此可见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深远悠长。其实许多数学知识就是人们在生活中不断的试验探索出来的,然后在经过人们长期的推敲与发展便生成了数学文化。所以说数学文化不仅仅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更是代表了数学成百上千年来积淀出来的学科历史和众多数学家坚持进行知识探索的精神。如果将数学文化成功的渗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来,那么就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深入的走进数学学科,在很好的了解了数学文化并形成了很好的数学思维之后,就能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掌握的更加透彻。
小学学生往往有强烈的求知欲,若教师能够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那么数学文化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国学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它也能够促进学生提升数学成绩,从而内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知与理解能力。虽然在新课程教育中已明确表示小学阶段取消学生以考试成绩鉴能力的形式,但在教师与家长心目中,小学生的成绩仍是第一位要素。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而言是不利的,学生受到教师与家长过分的关爱与要求后会形成过于沉重的压迫感,即便学生在激励下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许会因此遭到损伤。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摒弃根深蒂固的观念,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数学美”
        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心智还比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其有很大的好奇心。并且小学阶段所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是比较简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主要有以下几种,即小学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奇异美。
2.1小学数学的简洁美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的发展也越来越好,数学在小学阶段一直以“简单”为主,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明白其中所讲的内容,通常会将数学的语言以及相关的概念都弄得简单化,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意思,方便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例如:“数位对齐,各位加起,逢十进一”。这句话是我们熟知的小学数学加法做法,对小学生来说,加减法是比较难懂的,要想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这些知识,就可以利用这种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利于数学解题思路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使数学文化更好的渗透进数学学习当中。
        2.2小学数学的对称美
        所谓对称美是指在一个图形或者物体上存在着一个点,那 么在同一平面上必然会存在一个大小、形状、甚至排列方式都 一致的对应点。 有些数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展现出一些生活中的美好,较为明显的就是体现在一些几何图形和图案中。我国古代一些较为优秀的建筑物就将就着许多“轴对称、角度映衬等”几何知识,学生们在学习几何知识的时候能够通过了解一些完美的建筑或者工艺制品来产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了解数学中存在的规律。一些看似简单的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图形能够通过巧妙的结合最终形成十分美观的物品,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房屋、车辆、家具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性能,在通过数学几何设计之后能够形成较为美观的几何物体。人们平常接触的玩具模型以及一些桥梁,都具备着许多图形之间结合的奥秘。学生们在了解了之后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觉的意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2.3小学数学的奇异美
        奇异美实际上就是指数学中除了传统上的规律外,隐藏的数学魅力。

它通常都是需要我们转换一下思路才能呈现出来,这也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能够逐渐锻炼自己。
        三、让学生了解“数学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将数学文化深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课堂的有趣与神奇之处。老师也可以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来结合相应的数学文化进行讲解,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数学这门学科,并且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3.1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之所以到现在为止有如此多的数学文化遍布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是因为有着许多伟大的劳动人们经过生活中不断的感悟总结而成的。在我们生活中看似十分简单的事情,可能都蕴涵着许多数学文化的知识,这些数学文化将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小学数学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引出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故事将整个课堂变得更加丰富,从而也能够将数学知识体现的更加通俗易懂。比如说在讲解圆周率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们引入祖冲之的故事,“数学家在研究圆周率的时候是在圆内将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等一些形状进行正切……”,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圆周率计算出来的过程,也能够更加清楚地记住圆周率π的具体数据。还有一些不易理解的数学故事就不太适合引入到数学课堂中,比如陈景润和华罗庚曾经研究出了“1 + 1 > 2”的结论,然而正确的数学知识是“1 +1 =2”。如果学生们了解了这类数学故事之后,就很容易对数学知识产生一定的疑问。所以说小学数学老师要想很好的发挥数学文化的教学过程的作用,选择正确的数学故事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除此以外,也能够通过讲述这些数学史来让学生能够有更加积极地心态去学会“举一反三”。在遇到同一类型的数学题时,学生能够很快的联想到这个数学故事,进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有些数学概念也是比较笼统的,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学生并不能够很好的理解知识点,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进行记忆,这势必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就需要教师能够通过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这一特性,进而能够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3.2了解数学家的品格,德育与教育相结合
        在数学发展的过程中,数学家们对数学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每一位数学家都在经过千遍万遍的研究才能够得到这些数学理论,为我国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就可以在讲课之前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家的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学习到他们不懈努力的精神品质,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去向他们学习,努力奋进。
        四、多加练习,进行巩固
        小学数学复习课堂讲授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影响,进一步达到巩固与提升的效果。故而,复习课的主要授课内容大多是早期已讲授的知识。部分小学生在此情景下,通常会产生疲倦心理,对已学内容的复习不够重视,缺少学习热情。此时,教师在数学复习课堂中要设计数学练习方法,选择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展解题思路。例如,在复习立体图形表面积及体积这一课中,教师首先可为学生展示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等教学模具,勾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回忆,提高学生对复习课堂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可依照班级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分为不同层次,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练习内容,提高复习课堂授课形式的实用性。在学生解答练习题后,教师可教授学生习题的侧重点,接着询问学生一些重点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将与答案不同的解题思路分享给班级学生,扩展班级学生的解题思路。在数学复习课堂中,教师可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一同参与到复习课当中。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引入数学课堂能够提高学生探讨、复习旧知识的热情度,进而解决学生对复习课堂兴趣不高的问题,同时,小组合作教学形式能够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扩展学生在练习中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运用小组教学模式开展复习课程时,可以依照复习重点,将重要内容分为不同板块,而后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引导组内学生一同讨论复习内容,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例如,在复习“数的整除”内容时,这一模块中蕴含了十几个知识点,学生通过回忆、翻阅教材均能够将知识点补充完整。在学生温习知识点后,教师可进一步归纳“数的整除”中七大整除特征的重点,进而加深学生对整除的印象。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对于人们生活、学习以及社会发展中都存 在重大意义,而数学文化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和数学基础的建 立也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老师要在注重数学方法教授的同时 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和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 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 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建花.小学 数 学 课堂 教 学 中渗 透 数 学文 化[J].学 周刊. 2016(11):8.
        [2]戴耀亮.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