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小学教育一直都是连接幼儿教育和中学教育的一个关键构造,所以长期以来也受到各教育界人士的关注。随着关于小学课堂教育的研究与认识的深入,关于体验式教育进入课堂的话题也被炒得越来越热。如何发展教育以及如何科学合理的培养下一代青少年健康智慧的成长一直都是国家的重点领域教育是治国之根本,将体验式教育引入课堂教学的意义也是十分的明显和重要。
关键词:体验式;小学数学;课堂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方法作为一种创新应用教学模式,不仅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而且还为高效课堂的创建奠定了良好基础。学生在边学边体验中,既能充分了解与认识到数学知识具有的无限魅力,还能由此展开良好的自主探究与学习。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体验式学习现状
科学全面的来说,其实体验式教育并不是教育学界的一个新话题,而是很早就已经提出了一个尝试性的教育教学步骤,但在小学课堂上的融入没有幼儿园教学阶段来得那么深刻和浓厚,所以我国现在大多数小学所实行的体验式教学是并不全方位和科学深入的。
大多数的小学的体验式教学进入课堂是特别形式化和属于表面的,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和标准性的流程,更没有一个考核的标准以及认证的方法。常常是老师象征性的引入几个体验式教学的事物或者是机械化的套用一些网上通用的场景,来引入教学的内容,而后半部分的课堂内容,即实质性的教育内容完全是取决于课本,完全是取决于老师的传授而缺乏学生的自主积极的体验参与和感知。其实这样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一方面抑制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阻断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另一方面对于长期的学生学习生涯而言不仅学习方面的体验感逐渐消失,而对学习的兴趣没有那么浓厚。为提升课堂效率,正确全面的将体验式学习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是十分必要和科学的。
二、让体验式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应用要点
1.开展动手操作,从中获取内心的体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能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巧妙运用体验式学习模式,可以带领学生熟练掌握众多的数学基础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利用实践活动课堂,帮助学生经历接受、体验、感悟、迁移等学习过程,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教师要多多邀请学生主动操作,急于学生足够多的动手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知识的理解能力,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变化”中,教师可以采用两个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表面积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其次,教师激励学生踊跃发表意见:“按照这个方式拼下去,每拼一次,有多少个面消失?”如此,学生能够从实例中查觉并猜测,最后进行科学的试验,将整个课堂都交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学生很容易摘取胜利的果实。此外,引导学生与同伴进行交流探讨,多多利用言语来讲述自己的学习感受,呈现自我,释放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
2.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体验意识
心理学研究认为,体验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需要通过具体的场景来引发。精心设计真实性较强的学习情境可以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的知识指导,鼓励学生深入探索数学问题的奥秘,切身体会数学的魅力,借助对实际生活的感性知识,带领学生去挖掘更多的数学知识宝藏,拓展知识视野。
(1)站在生活实际的角度创设情境
具有高实用性的数学学科,需要充分与实际生活紧扣。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真实的购买商品的实践,帮助学生切身经历人民币的认识与种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设计游戏情境开展具体化教学活动
进行具体的数学教学时,可以创设活跃生动的学习氛围,利用形象的游戏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拓思维空间。
(3)借助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进行数学教学时,思维发展是促使数学学习的动力,利用问题情境来刺激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逐步突破一层层思维壁垒,提升自我。
3.应用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体验能力
实践属于输出的主要方面也是检验学生的输出内容的重要标准。谚语说道“实践出真知”,一切的知识能力只有转化为学生本身的实践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教育教学课堂所致力实现的目标。不仅要感受到、要了解到,关键的是真正的做过了才是真正的理解了,只有让小学课堂上的学生都能真正的体验一下课堂数学的过程并做到亲身参与其中,动手动脑的去体验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过程,这才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所有教育教学工作者奉献一生所奋斗的人生理想。其实,归本溯源来说小学课堂上的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活动的发生过程,必然要将实践活动的目的实现,即把握实践活动的意义,做到极致的标准去锻炼学生的体验感,这也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能极大的增加学生的体验感与参与感。以小学的语文教学为例,老师应该多安排一些动手与多感官参加的活动,例如,观看电影、观察大自然、观察商贩或者特点职业人的不同点等等,长期以往能够形成语文教学所要求的生活同理心,这对语文素养的培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4.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学与生活联系
数学知识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中逐步概括归纳出来的,数学与生活存在着紧密联系的关系。数学的字里行间透露着生活的气息,现实中的角角落落也隐匿着数学的身影,数学也常常挺身而出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当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导入合适的实际生活案例,完美地将抽象化知识与具体生活时间关联在一起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形成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斥了向往,急于去挖掘丰富的知识宝藏,寻求更多的学习乐趣,逐渐培养成爱数学、爱生活的行为习惯。例如,在教学“图形认识”时,可以选择游戏拼塔来刺激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要求学生自由拼成喜爱的图案,在获得成功的喜悦时,将“学”与“用”融合在了一起。
总体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不仅适应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让原本因循守旧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转变,此外还能使学生转变以往被动学习状态,进入良好的自主学习状态。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对体验式学习方法给予高度重视,并将其合理地融入教学活动中,从而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且富有趣味性,同时,也在充分激发与挖掘学生思维潜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由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勇.关注学习状态:走进学生的思维世界——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调控[J].教育观察,2019(11).
[2]姚春霞.小游戏绽放大智慧——当游戏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小学教学研究,2018(35).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小学数学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课题编号: Fjjgzx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