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郝振海
[导读]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在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基础的同时,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在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基础的同时,也促进了低年级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发展。而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发展,因为核心素养可以促进小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为小学生成长为全面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要语文教师把教与学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有效教学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成绩,进而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面临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学生发展缓慢,阻碍了学生的进步。鉴于此,本文对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引言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体现语文课程价值及意义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语文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力争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对教学过程及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加强学生语文知识的建构及应用,同时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建适宜的教学情境,为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
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化教育程度严重,核心素养发挥不好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喜欢活动,并且乐意去与别人沟通交流。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抓住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教学手段单一,一般过程为教师讲解语文知识、学生记忆并了解、教师布置作业的过程,整个过程教师作为主导者将一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强加在学生身上,造成学生兴趣一般,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在学习中不能进行有效的思考,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心品质和全面性发展不好,课堂效率低下,核心素养在语文中得不到体现。
        (二)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解不够
        语文核心素养中提到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接受度,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拓展视野,塑造健康人格,当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理解传统文化。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以书本为主,很少将书本内容同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学生虽然识字和阅读水平提高了,但是缺少传统文化熏陶,情感得不到交流,文化素养和文化素质比较低,语文学习实际上失去了价值性。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策略
        (一)加深优秀传统文化学习
        课堂教学毕竟是小范围教学,教师在课下或者周末可以带领学生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将书本知识进行延伸。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去历史博物馆了解丝绸之路的的故事,去民俗馆了解剪纸、风筝等民间艺术,这样的过程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底蕴,非常有利于语文的学习。
        (二)围绕学生思维发展及提升进行教学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都是以文章作为主要载体,而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基本是从文章阅读方面实现的。在文章阅读中,可将学生思维逐渐带入其中,而教师则可结合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其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进行语文教学,则更需要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对特殊性文本的解读,不仅要指导学生领悟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还要结合具体内容将语文阅读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联系。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融入到文本的意境当中,不知不觉地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三)以思维培养及拓展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课文阅读,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思想及主题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要能够对文本中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设问,在交流和互动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做出最后的判断和总结。另外,语文教师也需要利用师生互动、情境构造等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有效阅读相关文本。
        (四)使用情境教学的方式
        在语文教学之中,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增加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从而推进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让小学生融入到情境教学之中,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可以增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心理上还不完全成熟,对很多事物都具有好奇和探索的心理,所以使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增加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进而推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需要使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设立一个高效的语文小课堂。因为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与小学生交流的场所,通过课上的交流,学生可以把自己在学习之中遇到的疑问转达给教师,教师再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解决,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效率,促使小学生快速发展。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使用创新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提升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小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欲望,让低年级的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语文知识,爱上语文学习,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的进步。
结束语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积累、学习方法、习惯养成和认知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小学语文重在基础,学好小学语文能为学生打下很好的语言基础,也能间接的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可以说语文是所有科目的引导课。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和终身发展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多读、多思考、多写,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学修养,非常有利于道德观的提高,这些都是核心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超瑜.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9(14):109.
[2]甄业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118+121.
[3]沈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8,20(18):184.
[4]庄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8(20):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