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乐教授说:我们把生本教育定义为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施策略是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我们平时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就好比农民插秧,秧苗插的尽可能的密集,将知识尽可能多的在40分钟的课堂中灌输给学生,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的越多。可是这样密集的插秧让幼苗们失去了充足的生长空间,让它们无法自由自在的生长,最终的收获很可能不尽人意。而郭教授的生本教育就像后来人们发明的“抛秧”,不仅减少了我们的劳动量,还让秧苗能自由生长,也当然地带来了高产。
于是,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遵循生本教育的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获得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我自己对生本课堂的理解有了以下思考:
一、寄学于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生本教育是为了使学生变得自主好学。俗话说有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我认为学生能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前提,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就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如果老师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就可能更加容易让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产生兴趣,。
因此我在语文课的教学设计中更加注重导入的趣味性,这样能够快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在润物细无声中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起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讲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播放音乐,观看图片,做小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增长知识,锻炼了各项能力;例如,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我在导入新课时,播放一曲悠扬的带草原风味的马头琴乐曲,同时图片展现草原的壮美景象,再加上老师优美的文字描绘,顿时就拉近了草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对草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对课文有了兴趣,学生当然会主动去学习知识,自然对本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只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自然而然地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坚信有一个良好学习习惯能有助于成绩的进步与提高,有助于更好更快地掌握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并且好习惯会伴随一生,日后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之受益终生。
在生本教育下的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当然是重中之重。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只有在自主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才能慢慢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生本教育下的语文课堂是以学生为主,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因此,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教师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所在的课堂是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环境,只有学生主动参与了,他们才会积极探索,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学习《爱之链》这篇课文时,如果只通过文字的描写来体会文章内涵,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不会很深刻。于是我设计了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即三个学生分别饰演文中三个主要角色,先在小组中分角色,再在设置的背景前表演。一堂课下来,效果非常好,学生们的表演与课文联系紧密,通过角色扮演,不仅更快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还通过角色体验对人物内心活动有了更直接的感受。
像这样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这样才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因此生本教育下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一步一步地让老师教给的学习方法自动化为习惯,习惯上升为能力。
三、教会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金钥匙,有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仅仅有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不懂得正确有效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日子一长,当学生学习上出现困难之后,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就会逐渐减弱。所以,我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真正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比传授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争取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由被动变主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原来是如此的轻松有趣。
在生本教育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授之以渔”,让学生知道该如何“织网”“捕鱼”,让他们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独立的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在课前首先让学生做好本课的预习工作,熟悉课文内容,将有疑问的地方做记号。让学生从原本教师为主的先教再学变为有学生为主体的先学再教。课上学生要认真听讲,特别专注于自己在预习时有疑惑的地方,没有解开疑惑及时和老师沟通,老师对有意义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课后一定要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独立自主学习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有什么相悖的地方等。教师教会学生越多的学习方法,学生就越容易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越强,就可以去广泛的自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这样让学生在一个良性的循环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四、组建小组,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生本教育理念强调多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认为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能真正的还原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积极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但是在实际课堂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阻碍了师生间的、学生间的进行充分自由地交流。老师讲授、灌输就成为了教学的主要方式,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意识。但是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的思维打开了,连平时自闭自封、胆怯自卑的学生都能自主的参与到讨论中来,在学生眼里小组就是他们思维的天堂,可以在里面尽情地想,尽情地说,没有嘲笑,没有埋怨,没有歧视……就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收获。
我在课堂教学中,还注重创造形式各样活动展示平台,希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通过平台使学生活跃起来,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还让学生收获到成功的喜悦,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这就样学生由被动体验转为主动体验,有了自主学习的成就感,也就自然而然的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生本教育下的语文课堂中,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也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让学生通过课堂汲取的知识和方法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从而实现真正的“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