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与方法探索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 黄雨暄
[导读] 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摘要]: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传统文化的教育困境却使古诗词的小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在传统文化教育出现长期断层的大背景下,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接着,总结出目前小学古诗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育教学探索。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古诗词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然而,自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运动以来,近现代白话诗歌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但是古诗词却在现代诗的光辉之下逐渐暗淡,加之近现代向西方学习的文化思潮的影响,我们的教学体制和教学思路一直是在西方班级制授课的模式下进行的,古诗词没有了古代的文化土壤,也丧失了私塾教育的生存机制,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古诗词的教育面临颇多窘境。如今,要解决这一窘境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像当年学习计算机技术一样——重拾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古朴文雅的大环境。
         如今,学校和教师在教授学生古诗词时,只是就课文中出现的古诗词而教授,学生们生活在现代气息浓厚的环境中,却要去学习古诗词,领会古人的情感体验和艺术追求,这样的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比如,学生在默写诗歌时经常会写错别字,其深层次原因正在于此:有的学生会将李白《夜宿山寺》中的一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中的“百”写成“白”,“辰”写成“晨”,是因为学生不知道,中国传统的度量单位中有“尺”这一单位,自然也就不理解“百尺”的含义,“星辰”的“辰”字在现代汉语和现代生活中出现的极少,学生也就很容易写错,又比如有的学生会将高鼎《村居》中的一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的“东”写成“冬”,是现代的孩子们放学以后大部分时间是在看电视或者玩游戏,很少有放风筝的体验,所以不知道放风筝多在春天,才会把“东风”写成“冬风”,这些错误的出现是由于学生对诗句理解不够透彻,而学生理解不透彻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学生缺少学习古诗的整体氛围,小学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想办法创造这样的氛围,这样,古诗词教学就成为教师小学教学中的难点了。
         (二)教学方法太过拘束,不敢创新。
    目前我国教育教学还停留在应试阶段,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朗读、背诵,而不重视对诗歌意境、情感的理解,从而影响整个小学古诗词的教学。要知道,每首诗词都有其独特的意境美,在诗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创作时的心情、感悟、情怀等。

例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教师如单一地把它逐字逐句的翻译成白话文,然后要求学生背诵课文,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不能展现出诗本身的意境,也将失去诗原有的活力及美感,从而显得古诗词内容极度的枯燥乏味;教授这首诗时,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学生和家长一起到学校赏月,感受月光铺在地上的样子,有的学生甚至都不知道“地上霜”是什么样子,这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很难看到的景象,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要适时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再比如,教师在教授高鼎《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的操场上放风筝,古人的生活环境已经被如今都市的车水马龙冲洗干净,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听不到虫鸣鸟叫,也看不到花开遍野,不知道山涧流水的声音,当然也就很少能感受到古人古诗的情怀,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方法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而不应该仅仅限于在课堂上干巴巴的讲解。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与方法探索
 (一)诗意生活,诗意教学。
         1.充分利用可用条件,为学生创造诗意的“环境”。教师要充分的把握教材,紧扣主题,创设符合诗情、诗境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情入境,能使学生理解感悟。以《梅花》教学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梅花有直观的认识,把学生带到校园的腊梅树下,梅花散发出一阵阵的香味,教师可以借机对梅花进行客观的描述,并且自己表达一下自己对于梅花的喜爱和感受,说出自己对梅花不畏严寒品质的欣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再比如教学《所见》一诗时,教师把蝉拿到课堂上,然后再把蝉放生,如果蝉在课堂上可以叫得出来,就让学生仔细聆听蝉鸣,再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所见》一诗儿童捕蝉的乐趣,如果蝉在课堂上不叫,也可以让学生体会蝉在教室千方百计叫不出来的情景,再把蝉放生,拉学生去夏天的大树底下听蝉鸣,然后再发问,从这一现象(蝉在教室不叫而在枝头才叫得出来)中学生的体会,有的学生说蝉在教室里害羞,有的说是教室里不够热,有的说是蝉在教室里不高兴,这些答案都应得到肯定,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感悟骆宾王的“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一句咏蝉名句,引导学生了解,在古代,蝉因为只在高高的树枝上才会鸣叫,而被赋予了高洁傲岸的意义,这样,通过外部“微景观”的设计,和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不仅仅能学到教材上的知识,还能拓展开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能增加对古诗词学习的乐趣。此外,“微景观”的设置,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实现,通过精心设计的课件,出示精美的图片、播放古典优雅的音乐和生动逼真的视频等辅助手段再现古诗词的意境,营造出古典文化的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大胆创新教学方法。
        1. 画出古诗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画画的特点来引入古诗教学。“诗贵含蓄”展现了古诗语言精炼、含蓄的艺术美。诗人能用有限的文字,反映了最真实、最贴切的情感,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形成了古诗的主要特色。如“拂堤杨柳醉春烟”“风吹草低见牛羊”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字风流,境界全出。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杨柳的娇姿、柔态和神韵,北国草原壮丽富饶风光,庐山瀑布向下倾斜的磅礴气势才能领会古诗的魅力和意境,让学生再次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典诗词中伴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美,每一首诗都有一幅美丽的画,将古诗与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真正意义上实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教学场面。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低年级的学生会用他自己的方式画出瀑布倾泻而下壮观、奇伟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伟力。又如贺知章的《小池》中的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栩栩如生地绘制出初夏荷塘中的景象。让学生抓住这些景物的特征来画,边读边画,陶醉于画中。老师可以选一些优美诗文,让感兴趣、有特长的同学画画。如《小儿垂钓》、《咏柳》《梅花》《村居》等。
结语:
         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要不断提高对古诗词教学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地充实自己,开拓创新,正确地把握诗词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发现古诗词的美,体悟古诗词的情,感受古诗词的无限魅力,从而使我们优秀的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季晓燕.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的探究. 江西教育教海泛舟(小学教育)综合版2014年1-2月
[2] 陈活生.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年2期
[3] 叶圣陶. 文艺作品鉴赏.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