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喻红
[导读] 从数学的发展历史的角度而言,其产生和发展也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摘要:从数学的发展历史的角度而言,其产生和发展也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是新课标背景下,基于孩子核心素养培养的一项重点要求。虽然从表面上看数学学科的内容与文化的相关性不强,但本质上其也蕴含了很深的文化内涵,教师应当深刻挖掘这种内涵,并找到适当地方法将其融入到小学数学的课程教育中。尤其是对于本文所探讨的农村地区的小学而言,文化内涵的融合教育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内涵;融合教育

        数学这门学科,实际上也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对于数学文化的了解和知晓,也有利于孩子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理解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知识。找到科学的途径促进这两方面内容的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文化渗透的现状
        在小学数学课本里面也有数学文化栏目,比如说,数学广角以及你知道吗?这些栏目都是给孩子们讲数学文化。这些栏目是围绕着数学知识的由来和具体的发展,数学知识的应用以及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展开的。我们对当地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渗透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我了解了现在小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对数学文化的认识现状。
        (一)课堂上数学文化气氛不浓厚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上应该是数学文化渗入的主要场地。对于小孩子来说,数学知识还很陌生,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小孩子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以及数学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从大方向上让孩子们对数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我的调查中发现,现在孩子们在课堂上也能感受到一些数学的文化。但是有很多老师仍然以教育为主,给孩子们渗透的文化并不是很充分,只是表面上的渗透,并没有深层次的渗透。所以小学数学课堂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死板的,通常情况下只是学习一些相应的概念,做题算数。这些内容对于数学文化来说只是沧海一粟。
        (二)课堂外数学学习的形式比较单一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现在数学学习的形式比较单一,虽然小孩子有多种多样的数学作业,但一般都是些书面习题,很少有观察题、制作题、实验题。孩子的课外作业主要是练习习题,提高孩子的计算和运用能力。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逻辑思维的发展。孩子们完成课后作业后时间是自由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带孩子观看一些数学的影视作品,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孩子上网查阅数学的资料。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少有孩子进行和数学相关的文化活动,孩子的课后学习形式比较简单,这种方式不利于孩子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小学数学教师的文化修养有待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文化修养非常重要,它影响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课堂的氛围是不是很浓厚,教学是不是生动有趣,孩子的思维是不是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这都与老师上课过程中给孩子渗透数学文化有关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给孩子灌输知识,让孩子动手的机会比较少,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孩子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有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在课堂中渗入数学文化。很少有老师能够带领孩子开展数学游戏,给孩子讲数学故事,这都与老师的文化修养息息相关。所以,只有加强老师的数学文化修养,才能提高课堂的活力。
        二、数学文化渗透的作用
        (一)改善教学目标固定化的模式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促进孩子对教材中的专业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上。且对教学目标达成的评判标准,多以学习成绩为主,这种模式对孩子的学习目标确立偏向于技能性和固定性。而对于相对来说具有灵活性和发散性的数学文化就不够重视。数学文化的教育的融入,有助于改善这种固定的教学目标,让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多元,一方面辅助孩子加深理解,一方面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改善传统的评价方法
        在传统的数学课程教学中,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的评价是以其学习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的。尤其是在信息相对闭塞和教学思维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小学来讲,教师从思想意识上就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看重。因此,数学文化的融入,有助于改善这一现状。让孩子的学习能力评价标准更加多元化,提高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三、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达成融合数学文化的目标
        (一)通过情景设立融入数学文化
        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质上来看,数学课程学习的目标和性质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但独立而单纯的数学问题设置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直接理解并解决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将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适当地转化,将其放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注意情境的选择应当是生活化和平实化的。只有在这种情境中,孩子才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以及相关的概念有一个相对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西师版小学数学课程《24时计时法》时,教师为了让孩子更加全面的理解这种计时方法,可以对其产生的历史和原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一定的阐释,让孩子了解这一概念和知识产生的背景,然后在进一步提出这种计时方法如何应用的问题,让孩子在对一个数学概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
        (二)通过文化背景介绍帮助概念理解
        基于数学学科中的概念内容描述抽象性较强的特点,教师在进行讲解时,若是利用直接引入概念的方式,不利于孩子的理解。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育中,由于生活内容比较单一,与外界接触有限,因此其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和实例就比较有限[1]。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需要通过图片展示或者多媒体手段对在生活中难以呈现的数学模型进行展示,以促进孩子对新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课程《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借助图片展示或者多媒体手段对图形的运动状态的实际情况进行展示,同时展示出一些在建筑领域中典型的轴对称形式建筑,并对其文化背景和设计理念中的数学文化和思维进行渗透讲解,促进孩子对相关的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效果和作用有一个真实直观的理解。
        (三)在定理、公式中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学科的问题解决,除了要靠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外,必要的计算公式和定理的应用,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2]。而在众多的公式中,有许多应用范围很广的公式和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且这些概念和定理的提出,也是古代伟大数学家经过研究和分析得出的结论。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上,古代的祖冲之、刘徽,近代的华罗庚等都是著名的数学家。其总结和提炼出了例如圆周率、七巧板的定义和原理,并留下了诸如《九章算术》类的数学著作,这些数学文化内容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到相关教材知识与数学文化渗透结合的切入点,并在进行相关理论和定义知识的教学时,可以将相应的数学文化背景融合进行讲解。促进孩子对相关概念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理解。
        四、结束语
        总之,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单一且直接的教育教学方法无论是从孩子理解和接受的角度还是从教师的教育教学角度,都不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当丰富自身对数学文化的了解程度,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将其与常规的小学数学教育进行融合。
       
       
        参考文献:
        [1]纪玉晨.飘散文化的因素——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文化[J].新课程(中),2017(11).
        [2]谭长水.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方法[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00117-00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