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是教育教学开展的主要阵地。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并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因此,教学管理工作并不具备统一性。高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且艰难的工作。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阶段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升学压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建设层面和心理建设层面极易出现各种问题。加之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可以从外界获得大量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有很多是负面、消极的,会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和人生观的树立产生多重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
关键词:高中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德育
引言
在高中学生的思想工作中主动融入互联网思维,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其能够对教育机制进行创新,同时能够对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证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契合度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以得到学生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那么,在实际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必要性
在高中时期,教师和学生都能明显感觉到巨大的压力,导致有些教师在管理班级时,往往只注重从学习成绩、学习方法等层面对学生开展教育引导。很多班主任只是单纯通过纪律条例等管理学生,要求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这就使得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极易出现漏洞。
二、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策略
(一)通过管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自治
高中阶段,班级学生的数量比较多,班级管理不能单纯依赖班主任,更不能单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而是要建立个人、小组、班级共生的三阶管理模式。师生共同商讨班级管理细则,以严格的制度、细致的要求、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系统化管理模式,为学生的自我管理奠定基础。让学生以小组为基本管理单位,积极实现组内监督和相互鼓励,从德育自治的角度,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在心理层面构建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基本认同。在实践层面,让学生积极落实日常行为规则,将基本的德育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对班级开展制度化管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构建和谐的集体文化。对于班级管理的细则,教师和学生都要树立基本的践行意识,这对于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在初期大家都自觉遵守,到后期就越来越松懈,教师要杜绝这种问题。以时间制度为例,教师上课迟到早退要与学生承受同样的处罚,学生迟到一次就要去操场跑一千米,教师亦是如此。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错误的认知,还能让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同等地对待教师和学生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如此一来,学生遇到问题时就不会再盲目冲动,而是第一时间向班主任求助,能够更科学地处理问题。
(二)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教师自身的行为具有示范带头作用。校园教育的核心角色就是教师,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也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身为人民教师,需要对学生负起责任,教师的工作除了日常的教学之外,还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一个班集体的班主任,要更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例如,当学校发现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有所下滑时,学生的成绩是一方面,但是主要责任还在教师自身,学校需要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在每年对教师进行考核的时候,不仅要考核该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否达标,还要从学生和家长哪里获取到该教师的相关评价,要对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个人素质进行全面的考核。与此同时,即便术业有专攻,教师还需要学习一些德育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内,国内的心理学专业教师人才匮乏。
所以教师应该学习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因为学习心理学知识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改善,另一方面可以对一些心理存在异常的学生进行心理援助。教师还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以完善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更好的为学生做出表率。
(三)从教材中提炼精髓,找到德育教育开展的起点
教材是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最主要的依据和切入点,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深入的关键点。教师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努力找寻到德育点,把丰富的德育素材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结合起来,探索出最佳的开展时机,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安排,把德育教育的精髓用到实处,以发挥德育教育的强大优势。随后在备课内容中加入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制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丰富教学手段,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将“德育案例”播放给学生,促使育德教育得到有效教学成果。例如,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解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播放了多媒体视频,结合当代青年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将攀比心理与求异心理及进行分析,告知学生过度的攀比与求异是一种不健康的思想。对理性消费以及避免消费盲从的观念向学生渗透,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将中华传统美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观念向学生渗透,传达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理念。教师通过结合将教学内容与社会消费现象相结合,使德育教育在政治课程中得到了体现。
(四)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社会实践是增加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渠道,学生只有走进生活参与实践当中,才能有更深的体会,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和提升自我。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心灵的触动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五)注重隐性教育,减少枯燥的说教
注重隐性教育,是一项改善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强化“隐性教育”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重视自身的言谈举止等。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氛围除了表面的物质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和谐、积极向上、凝聚力强的心理氛围。在课堂上要提倡民主,与学生之间不要有隔阂,不论有什么问题,都要及时沟通交流,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融入进群体之中,共同学习,也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
简而言之,高尚的道德情感是社会生存的重要规则,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学校课堂道德教育只是道德教育旅程的开始。老师和学校要尽可能地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场所,让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把老师传授的德育理论知识充分地掌握好,记牢了,才能在社会中精彩的展现,也只有在社会的磨炼中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素养,达到真正的道德教育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师的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建良.关于高中班主任如何推进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探讨[J].华夏教师,2018(36):95.
[2]刘银斯.论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81-82.
[3]张鸿.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18(34):23.
[4]赵言君.主题班会在高中德育中的运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8.
[5]杨焘.浅析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创新[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专题研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