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努尔博力·艾德力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努尔博力·艾德力
[导读]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快速生长发展的阶段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快速生长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是习惯养成的最关键的时期,一直以来,小学体育课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而使学生的综合健康水平得以提高,本文多方面分析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特点,浅谈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策略,并作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体育;习惯培养;小学
        引言: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讲使人一生受益,当前,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水平仍有一个普遍下降的趋势,对于目前这一形势而言,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增强青少年体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体育锻炼的成效是具有延迟性的,它需要在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持续锻炼下才能够得以体现,所以只有当体育锻炼成为了一种习惯,才能够真正获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丰厚效益。
一、体育锻炼习惯的特点
        体育锻炼的目的在于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在坚定的运动健身信念的指引下,凭借着自身的意志力不断坚持完成锻炼。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指练习者在科学的锻炼方法与合理的锻炼强度指导下,不断积极的调整自己的锻炼行为与方法,并将其逐步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自然且定型的行为方式。
        (一)习得性
        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中习得的。在不断的学习与练习的过程当中,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会逐渐产生方向性与坚持性。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与运动,可以使得学生的体育技能逐渐熟练化,更有助于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养成,通过不断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可以为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性
        体育锻炼习惯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某一个固定环境下不断的练习与重复下逐渐养成的。通过不断的练习与重复会使得锻炼行为得到强化,久而久之,到达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形成习惯。一旦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具备条件的学生会在条件的影响下自然而然的进行锻炼,而不具备条件的学生会创造条件进行锻炼。
        (三)特定性
        体育锻炼习惯与体育锻炼需求紧密联系着,具有很强的特定性。具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人自身的心理作用会把体育锻炼需求变成锻炼的动力,再进一步的把动力转化成为锻炼的行为。比如说,有晨跑习惯的学生,会在习惯特定的时间段醒来,并提醒自己该起床跑步了;而在下午有篮球运动习惯的学生,到了特定时间段就会受到锻炼习惯的驱使条件反射的去篮球运动。
二、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
        (一)学校因素
        学校是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与体育氛围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学校的体育文化的宣传工作以及体育活动的开展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有着积极的影响,并逐渐引导学生形成体育爱好特长,逐渐养成良好的积极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家庭因素
        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如果学生的父母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那么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受到父母耳濡目染的影响,大多数会喜爱上体育锻炼,进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父母对体育锻炼的看法与自身的示范会对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的养成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社会因素
        学生在生活当中会有许多参加社会上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机会,社会对体育活动的重视以及宣传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对于体育锻炼的认知。例如奥运会、亚运会等赛事的开展,都在刺激着学生的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努力奋斗的样子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不断努力。
三、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策略
        (一)学校教育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洛克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事实上,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就已经处于一个“他律”的状态当中。对于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来说,体育教育就是传授体育专业知识、运动综合技能、启发学生自觉心、磨练学生意志力进而逐渐形成运动健身的信念。这些教育内容可以在长期反复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对学生个体产生强制性的“他律”作用,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学生的心理暗示进而产生自律作用。小学生的感性且具像的思维特征就决定了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侧重于早期教学的引导、指导与监督,尤其是运动健身信念的灌输与强化,这不仅是一种意志的体现,而且是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
        (二)制度约束
        学校或者老师个人制定的规章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产生约束与规范作用,让学生的锻炼行为变得规范化、科学化与制度化,进而使得学生根据学校或老师制定的规章制度的要求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经过如此长期反复的训练后,个体不断的将外部强制的约束行为内化成为自觉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三)行为强化与指导监督
        长期反复的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是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非常重要的条件,行为强化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强化工作由被动性逐渐转变为主动性自发性,最终转向自觉性阶段。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刺激、反复强化。因此,小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与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反复进行体育锻炼,不断的对锻炼行为进行强化,把运动健身进一步内化为自身的信念,持之以恒,逐渐会达到体育锻炼行为的最高层次——不需要任何外部约束,只凭借自身意志力自觉的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
        另外,由于小学生认知功能还不够完善,自我监督管理的能力还不够强,老师对其进行制度约束时非常必要的,但是,老师要把握好“度”,避免扼杀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结束语:综上所述,习惯的养成会受到的多方面的影响,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学生所受到的教育,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运动健身信念的教育,并对学生进行制度约束,在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训练之后学生会将体育锻炼这一被动行为逐渐转变成为主动行为,会有自觉性、自发性的体育锻炼,逐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晶晶. 秦巴山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现状调查与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2014.
[2]曹斌,陈华燕. 浅谈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及其培养的关键因素[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7):130-131.
[3]杨献南,鹿志海,张传昌,张盼. 习惯教育视野下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机制与策略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01):80-85.
作者简介:努尔博力·艾德力 出生年月:1989/10/25               性别:男   民族:哈萨克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                            学历:大专     职称:三级教师 十三级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