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张金金
[导读] 中职机械专业学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生力军。
        摘要:中职机械专业学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生力军。如何多途径、切实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育者的本质诉求。工匠精神的培养要在培养计划、课程构思、实际塑造、匠心环境营造、工匠品格培养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中职机械   工匠精神  培养路径
        一、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中职学校是我国技术人才培养的动力工厂。德国、日本是机械制造和职业教育的强国,他们很早就领悟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因此长期处在领跑地位。日本和德国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尤其注重对“工匠精神”的坚守与尊重,使得他们的制造业誉满全球。我国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离不开工匠精神。我们缺的不是“会做事”的工匠,而是缺“会好好做事”的匠人,更缺那种做精、做细、做强的精神。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要重视“工匠精神”的渗透,使学生充分理解“工匠精神”内涵和本质。
        1.1 学生立足社会离不开工匠精神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把工作认真负责,态度严谨,并且吃苦耐劳、有团队意识的品质放到首位,其次才是工作技能的要求。由此看出中职机械专业的学生想要在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在机械行业上站住脚并且生根发芽还得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
        1.2 学校生存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要有一个正确的就业定位,中职机械专业的学生在企业被认可程度的高低直接反映着学校人才培育的水平。缺少了工匠精神的机械学生不会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工作机会也会丧失,学校的就业率也会逐年降低,这样生源也会减少,最终导致中职学校的运营上出现问题。企业在挑选技能型人才时注重为人处事的能力和工作严 谨负责的态度,因此中职机械学校要以市场为导向,行业为标准导入工匠精神,夯实机械学生在社会上的地位。增强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从而带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3 企业持续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
        据调查,在世界上开设 200 年以上的公司最多的是日本,其次是德国,然后是荷兰,最后是法国。由此看出日本企业在世界的占比之大已成为领军者,这与日本一直传承着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制造业想要崛起,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企业想要持续发展,离不开机械行业的繁荣;机械行业想要昌盛,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渗透。因此,一个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就要领会工匠精神的真谛继承优良 的职业精神,使企业处于永远的不败之地。
        1.4 国家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工匠精神中国想要实现“中国梦、中国制造2025 计划”,顺利地完成经济转型、科技进步,这都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独具匠心的技能型人才,换言之就是离不开工匠精神。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已成为工业强国、智造强国的主力军,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学校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育已经刻不容缓。
        二、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路径
        2.1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培养课程体系
        专业课教学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主渠道, 课程设置保证他们有很多时间接触专业学习,但限于办学条件或招生人数,学校多采用大班化教学,仍旧采用知识讲授法,与企业的制造技术要求脱 节,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学生若只拘囿于老师的指导和循序渐进的操作,创新思维必将被封闭,转而关注自己在标准化测试中的成绩,如何能感悟“工匠精神”的本质?参照企业的用人需求严格进行学生选拔与筛选;企业工程师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制定,增强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聘请企业资深工程师任冠名班授课讲师,参与相关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学;定期安排冠名班的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到相关工作岗位顶岗实习。

学徒制班则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学徒师傅,让学生以学徒身份走进工匠大师们的工作场所,耳闻目睹现代工匠的真实生活和具体工作。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专业课程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塑造培育其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职业态度,使之真正成为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文化基础课教学中,学校也进行相应探索,力图经由课程教学营造让学生接触、体验、学习工匠精神的“生活”。学校可以结合课程特色,充分利用家长、企业、社区等多种校外资源,合力挖掘教学 素材,全面开发校本教材,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有意识地创设真实的工作或生活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协同完成相应的工匠行为。
        2.2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营造匠人制造环境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开展“工匠精神”的体验、实践与养成教育,使得工匠精神的培育与专业技术的学习有机融合,并且内化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无形力量。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内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融入到生产和实践中,通过真实产品加工,清楚加工产品的工艺要求,提高自身的工艺水平,并以之作为培育工匠精神的基础,同时在企业一线,能切实感受企业视质量为生命的品质追求;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改进的研究性学习习惯。通过企业实践与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受挫、抗挫品格得到了发展,组织纪律观念得以加强。
        引企入校,构建“生产性实训车间”。按照企业生产模式组建生产线,让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定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通过曲轴加工、模具制造等生产性实习,熟练掌握锻造、焊接、车 削、铣削、弯曲、黏合及切割等生产工艺与流程。 这可以为企业定向输送具备机械加工、数控操作、设备安装、调试、检测、运行、维修与管理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也给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通过提高校企合作成效,使学生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实现从知识、技能到素养、精神的高度融合,真正落实工匠精神的培育。
        2.3教师发挥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工匠品格
        正能量的传递——只有幸福的教师,才可能给人以幸福和幸福的方向。孔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 “讲台”艺术是构成其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学生不会接纳一个教学平庸的人为自己的朋友。以身作则,平时要在生活细节中养成积极的习惯。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成于细。比如昂首走路,坐姿要不失身份,坐在前排,积极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记住常说“我们”,而不是“他们”。提问时要能叫出学生的名字,叫学生的名字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学生的尊重。做“契约”服务型教师。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要求学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明确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2.4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匠心素养
        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创新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踏实的工匠精神做支撑。如果没有对事物专注研究的工匠精神, 想在创新之路上走得远,无异于痴人说梦。在专业教学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掌握发明步骤及技法。可以以学校创新大赛为平台,成立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技能大师、名师培养方案,建好创新研究工作室,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反复设计修改创新方案,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踏踏实实地解决创新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培育了学生的工匠精神,同时培养了一批善钻研、勤动手 的创新教育工作团队。
       
参考文献:
[1]陈磊.中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途径分析[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27(3):59-62.
[2]康冬宁.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可行性研究[J].教 育时空,2017. [5]张越.职业
[3]李争艳.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践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18( 15) : 297-297.
[4]陆艳雨.探析中职机械专业工匠精神的培养[J].考试周 刊,2018.
[5]刘瑞娟.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困境与思考 [J].科技风,2018( 27) : 168+182.
[6]张轮.人才培养须蕴含工匠精神的教育[EB/ OL].新华 (2016-05-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