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考总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复习英语阅读课文,有助于学生增强课文的整体篇章意识,提高复习效率,培养其思维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根据初中英语阅读课文的三种主要体裁即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运用不同框架结构的思维导图梳理文章主体脉络,并提出了几点教学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导图;阅读课文复习
一、引言
1、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从中心主题词出发以辐射形式连接所有内容的一种颜色、线条、文字和图像相结合的图文方式。它有逻辑图、树形图、组织结构图等结构方式,具有直观、形象以及可视化等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对知识的长期记忆效果,提升其思维能力。
2、中考英语阅读课文复习现状
中考英语复习教学组织形式多样,但普遍存在重复现轻加工,重教授轻学习,重知识点轻系统化,即“三重三轻”问题。《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九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明确指出:“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准确理解文章情节,找出文章主题并对故事情节发展和可能出现的结局进行预测。”据调查,虽然师生在阅读课文教学中花了较多时间,然而学生在阅读理解题型考试中,依然会出现总体得分不高的情况。究其原因可知,部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过于关注对英语语言内容的讲解及阅读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语篇结构的分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对阅读语篇的整体理解。
3、中考英语阅读课文复习中融入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中考英语阅读复习中来强化学生的课文整体篇章意识,不仅有助于学生解读文本,梳理主体脉络,整合零散知识点,建构系统化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英语课文复习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二、思维导图在中考英语阅读课文复习中的应用
在阅读课文复习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加强对课文的阅读指导,不断强化学生阅读的整体篇章意识,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实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分析课文内容、梳理主体脉络及理解文本意图的过程。学生在经过思维导图训练后,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这对解答中考阅读理解题型就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根据阅读课文的三种主要体裁即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可分别运用事件发展式、中心发散式和总分总式三种不同框架结构形式的思维导图。
1、记叙文体裁的事件发展式思维导图
记叙文一般是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的体裁,具有六要素: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原因(Why)、经过(What)、结果(How),简称5W1H。初中英语阅读课文以记叙文体裁居多,对于记叙文的复习教学,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其六要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形成清晰的主体思想脉络。
记叙文体裁的事件发展式思维导图的简易框架如图:
.png)
现以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册 Unit 1 Section B 2b 阅读课文 (记叙文)为例进行整体篇章分析。
.png)
2、说明文体裁的中心发散式思维导图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这种文章体裁一般是说明事物或者说明事理。初中英语阅读课文中那些通过对所要表达的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事物客观的做出说明的一般属于事物说明文,对抽象事理的进行阐释的一般属于事理说明文。
说明文体裁的中心发散式思维导图的简易框架如图:
.png)
现以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下册 Unit 7 Section B 2b阅读课文 (说明文)为例进行整体篇章分析。
.png)
3、议论文体裁的总分总式思维导图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体裁,又叫说理文。初中英语议论文也是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或观点的一种文体。具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论证。那么思维导图也可根据这三个要素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形象思维下记忆单词、理解语法、梳理课文内容,对作者树立或者否定某种观点进行理解并总结,从而对议论文的逻辑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议论文体裁的总分总式思维导图的简易框架如图:
.png)
现以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下册 Unit 3 Section B 2b阅读课文 (议论文)为例进行整体篇章分析。
.png)
三、英语阅读课文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思考
1、思维导图课前既要精心设计,课中又要适时调整。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其中各分支的划分、先后顺序的呈现以及主题词或关键词的提取都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时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但因课堂教学会随着教学情境、师生互动等不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故而教师必须敏锐地把握课堂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策略,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在阅读课文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最好将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有机结合。思维导图虽然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不等于学生就能真正理解和运用。因此,在熟读课文后可先让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随后教师再呈现导图,可以填空的形式层层展开,让学生口头回答出所缺的内容,对导图了解参考并进行比较,从而查漏补缺。在经过了整体篇章体系的重构后,教师应随堂引导学生做相关的书面写作练习加以强化,以巩固课文复习的效果。
3、在复习教学中应尽量避免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尽管思维导图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快速梳理课文内容和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复习效率。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局限性。倘若每堂复习课或每一知识点都应用思维导图,或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忽视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其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课文内容或知识点等多方面因素来适当选择思维导图的运用。
四、结语
思维导图已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中,是教师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在中考总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来复习阅读课文,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篇章的梳理,并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串联,让学生能很好地整合零散的知识点,提高复习效率,调动其参与复习的积极性,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慢慢地就会养成一定的发散性思维模式,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XJKX19A14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侯新颖(1976—),女,湖南省冷水江市第七中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黄亚萍.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九年级英语复习课效率[J]. 教学参考,2014(11): 14–15
【2】王丽丽.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复习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2012(9):41
【3】黄辉鹏. 不同体裁的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长文本阅读课型中的应用与实践[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10)
【4】文俊.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中的运用[J]. 基础外语教育,2016(2)
【5】陈娇玲.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文本解读中的运用[J]. 教学参考,2014(11):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