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大学生人才培养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马玉志
[导读] 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所以加快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型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人才一直紧缺,有数据显示我国应用型人才的缺口的达三四百万。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培养制造业的技术型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人才。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是利用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不同组织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因此,对高校产学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
一、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现状
        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国内的高学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与科研技术、企业需求相脱节,学生实操能力差等现象。
        1.高校大学生培养模式与科研发展脱节严重。目前,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仍然处于应试教育的模式,这并不符合市场经济对独立职业人的要求。即使是涉及到实验课程或者机房实践的教学课程,学生也只是浅尝辄止,无法深入地去进行研究。这就导致科研与教学严重脱节,很难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要求。
        2.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企业需求脱节严重。社会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需求是不断的增加,同时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都急需高校在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出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的学生。但是,当前的大学生培养模式是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较少,这都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3.大学生普遍缺少社会实践,动手能力差。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利用学校或者自身的资源进行的与社会发生联系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熟悉企业,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但是,当前的大学生培养模式是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培养机制不健全导致的。高校教育过度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即使是通过自身的资源找到实习的单位,也很难保证专业的对口,社会实践的价值被大打折扣。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实现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各自投入资源,共同开发,实现人才输出和培养的目标。作为一种全新的合作教学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于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参加企业实践,接触企业运营模式。高校在学生参加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跟踪和反馈,了解学生和企业之间的需求,同时要求学生在实践之后,分析自身在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以及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2.提高学生毕业质量,拓宽就业渠道。

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可以将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连接起来,三位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全面发展。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参观企业生产和运营现场,或者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校园讲课等方式帮助学生拓展认知,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可以打破传统惯性思维模式,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有机会参与到科研创新,让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研究实践相结合,找到自身的兴趣点,激发学习热情,不断发展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大学生人才培养建议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新时期的市场环境和教育改革背景下形成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时代的特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掌握生存技能,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受益。这是一个新兴教育教学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政策和外部环境作为保障。
        1.平衡三方关系,维护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共同利益。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建立在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的一种共赢的实践模式,其利益也是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平衡好三方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好产学合作的利益成果,对合作参与方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利益分配是一个长期的博弈的过程,需要随着合作办学的发展,不断改革利益分配制度,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效,切实维护好学生的根本利益。
        2.政府应加大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扶持力度。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需要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保障,这个良好而稳定的环境就是政府的政策支持。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深入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提高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的政策。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搭建和发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促进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知识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对接和实践,提高科学知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补贴和宣传的方式,鼓励企业与高校建立实践基地,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3.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拓宽产学研协同创新渠道。高校既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体,也是学生参与实践的组织者,是产学研协同模式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必须不断强化和拓宽产学研合作的渠道,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产学研协同创新,并参与其中。高校在组织实施教育过程中,可以开展相关方面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参与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活动中去,有助于塑造学生独立人格,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四、总结
        大学生人才培养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高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高校毕业生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必将是高校教育改革的课题。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认识企业的机会,为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尝试。学生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参与社会实践,可以提高职业技能,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要使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在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需要参与各方的努力,即政府的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资源配置和大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精诚合作,为学生搭建实习通道,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的职业技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简介:马玉志(1982生),男,硕士,副教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