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读写能力的培养以识字为先决条件。《语文新课标》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分别提出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新课标要求学生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方式,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性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小学低段;识字;自主性;培养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依据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读写能力的培养以识字为先决条件。《语文新课标》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分别提出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以此为前提,强调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性识字的能力,对学好语文,对终身学习,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目标要求
低段识字以培养自主性为重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它是主体性教育在识字教学中的本质体现,其目的: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创造精神,即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其核心就是汉语教学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依据主目标的要求,构建支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字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更为广泛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形成良好的求知习惯。(1)具体汉字的传授。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2)一般汉字的认知。通过广泛的识字实践,如阅读、搜集等手段,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使学生广闻博览,视野开阔。
2、能力目标
在培养自主性的识字教学中,促进学生语言,认知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体现在设计思路中。
3、情感目标
识字中培养自主能力,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及稳定的心理素质。首先是情感的熏陶,在这种识字交际中形成良好的师生情感,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其次是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训练学生自信、乐群、独立的心理,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养成健康的人格。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设计思路
1、教师以指导为主。
以培养学生自主性的低段识字教导将教师从“传授”的绳索中解脱出来,成为指导的性质。首先是“导演”,其次是引导,引导学生进人识字情境,导趣,导向,导路。最后为开导,适时进行识字的开导,重在导疑,导难,导法。如,一位老师在教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操场上》的生字时,“球、高、步”没有规律,字形又比较复杂,这位老师要让孩子们感到认识它们并不难,只要肯动脑筋,想办法,会和很多字交朋友。“球”字的教学方法他采用了扩词的方法,“你知道那些球类?”“我们住在哪个星球?”“你还知道哪些星球?”“高”这个字给了孩子更大的想象空间。有的孩子给它编了顺口溜:“登高望远,高高高”。有的孩子从字形上分析,“高字的形状就像一座高楼,两个口就像窗户”。有的说:“高字就像一个小孩登着筐子往高爬。
”此时,由老师的“独奏”转为“伴奏”,在课堂上发出和谐的音符,使教学开放而灵活。“步”字出错率较高,他用摆一摆的方法,用“上、丨、少”摆成“步”,并让孩子用刚才的演示来编成顺口溜。“上字加一竖,少字去一点”这样的顺口溜水到渠成。
2、以学生为主体。
(1)从问题入手识字。识字中,教师经常设问,使学生始终沉浸在问题情境中。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实践,使学生能产生进行学习的深刻自我体验。教师进行识字教学,要注重科学性和完整性。即要注重内容、情境以及启发性行为。
(2)采用交流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开拓。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识字情况。其次,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采用小组合作制形式。这样,便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和教学效果。一种是二人组,以同桌为主,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活动,在双向交流中互相督促,检查、启迪和帮助。
(3)强化自我意识,树立主动识字的态度。学生作为识字中一个独立的组成要素,保证他有“独立的识字空间”(包括识字人格空间)在培养学生自主性识字教学中,增设个体自学环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的练习,汉字得以内化——吸收,外化——表达。具体有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自查等形式。借助主动的个体活动,为教师的讲授、集体的讨论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3、利用已有资源,从封闭到开放。
开放要有内容和形式加以表现。在内容上,要求以大汉字的观点来指导。一切与识字有关的均为采用形式。(1)召开读书故事会。 (2)组织读书竞赛。(3)开展朗读、朗诵比赛。 (4)进行新字、新词展示。(5)建立班级图书角。(6)参观书店、图书馆、书市、扩眼界、吸取图书信息。(7)安排读书交流活动。(8)学写日记,汉字规范化书写展。 (9)组织图书交换小市场。在开放性阅读基础上,增识常用字,把《弟子规》、《古诗80首》引用来,采用每节课抽出3-5分钟时间让学生学习其中几句话,帮助学生认识常用字,提高“一字带多字”的识字效率。
4、注重目标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
低段识字教学的目标要融“知识、能力、情思”为一体。如,一位老师在教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操场上》。上课伊始,课件出示了一幅精美的“操场上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画面,学生高兴地发出赞叹声。他微笑着问:“孩子们,你们喜欢操场上的哪些体育活动呢?”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接着,老师追问:“其中有些活动和手的关系比较密切,你能找出来吗?”这样,“分类”概念的渗透很自然,随机老师又抽出“打、拨、拍”三个字问“它们三个字长得有点像,哪儿像呢?”随后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朋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小手臂举得跟小树林似的。很多孩子说得很精彩。
总之,培养学生识字自主性,应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和已有资源,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让童心徜徉在有趣的汉字海洋中,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祝新华著.《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8;
[2]曹传泳.沈晔著.“小学儿童分析概括和辨认汉字字形能力的发展研究”.《心理学报》.1965年第1、2期;
[3]万云英.杨其正.“初入学儿童学习汉字的记忆特点”.《心理学报》.1962年第3期;
[4]顾家漳著.《顾家漳低年级教学案例与经验》.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1
[5]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