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学院音乐学院
摘要:伴随着各个领域的全球华,国家间之间的交流、交往及交融日益频率。以多元文化为考量,民族声乐展现出了诸多优势与潜力,民族声乐作为中国民族特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因此,对声乐教学相关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他们不仅肩负着弘扬民族声乐的职责,还要运用民族声乐知识培育新一代音乐人才。因此在多元化文化的大背景下,文章从民族声乐的发展现状着,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民族声乐发展的路径,以期能对音乐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
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发多元文化方向演进。其不仅要保留民族气息与特质,还要融合其他声乐的精华元素,通过科学的融合手段,使其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高校民族声乐教学,需要不断革新教学理念,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声乐教学活动,夯实了民族声乐人才培养的基础,以期能促进民族声乐的和谐发展。因而,分析民族声乐教学现状,剖析其问题,探讨其发展策略,不仅有利于发展传统文化,而且有利于更好的发展民族文化的教育价值。
一、多元文化视野下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课程配置中民族性匮乏
在没有科学认知的情况下,学生的演唱自然不会出现创新,也不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突破,渐渐地民族音乐成为了对他人的模仿,缺乏对传统声乐理论与构架视野方面的认知,音乐作品自然无法流露出真实的情感。现阶段,大部分音乐学校在课程设计环节中,民族声乐课程包括民族声乐、西方音乐、文化基础等,大多数是理论性知识,尽管课程设置方式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却没有显著的专业内容;还有一部分高校,设置民族声乐仅通过练耳、和声、视唱等专业课程。
(二)民主声乐自身特点摈弃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而不同民族间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唱法,统一训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唱法上趋于一致,为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发展设定了阻力。众所周知,统一训练是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即便是多种音乐风格也是采取混合练习的方式,极大程度上束缚了民族音乐的发展,不能突出民族音乐的特色与风格。
(三)教学体系尚未真正定型
基于音乐教学西方化的现状,尽管学生掌握了音乐的基础与唱法,但却给民族音乐带来了阻力,学生先入为主的习惯加大了学习民族音乐的难度,更是降低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进程,在传统的民族声乐教育模式中,我国通常采取西方教学方式,无论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是音乐唱法方面,西方教学都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不仅如此,单一的音乐风格渐渐地显示出了劣势,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二、多元文化视野下促进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的路径
(一)关注民族声乐特点的自身发展
民族声乐教育活动,重视民族文化的体现尤为关键。民族文化是民族音乐发展的底蕴,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与风俗习惯下才会创作出具有民族气息的音乐。譬如,蒙古幅员辽阔,而蒙古人的性格也像辽阔的土地一样,充满着无限的豪爽与奔放,他们热情好客,满腔热忱,充分展现出草原民族的豪迈。因而,蒙古长调民歌大多以“咿呀”“咿吆”为衬词,就像中国国家一级演员腾格尔的《天堂》一样,张口就有蒙古民族的气息流露,音乐旋律响起的那一刻就给人一种在草原上策马奔驰的感觉。
(二)积极引进先进优秀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民族声乐发展的关键,当前高校中“千人一唱”始终是民族声乐教育的弊端,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西方教学模式的过度依赖,没有走出自身的发展路径。因此,音乐高校一定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在统一声乐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强化不同民族音乐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学习不同民族音乐特点作为声乐学习的基础,积极发扬民族声乐的传统文化。譬如,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统一学习发声技巧、唱低高音唱法、气息的掌握等,因为任何形式的音乐都需要基础的技巧。然后,以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班,依据不同的民族为分班界限,倘若条件有效也可以将唱法相似的安排即可在同一个班级。
(二)构建完善的民族声乐教学系统
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完善与否,是民族声乐发展的关键。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音乐风格与文化,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资深的演唱家。因此,音乐高校要从多民族文化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民族风格、风格、表达方式等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例如,基本的声乐理论部分进行集中教学,而不同的民族音乐要采取单独教学的方式。音乐教材的内容较为局限,不能收录所有民族的音乐文化,所以,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也能为学生音乐创新奠定基础。同样的曲风,在不同的唱法下会有不同的演绎风格,而不同演绎风格能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对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鉴赏活动并分析不同民族音乐的区别,能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程度。在《掀起你的盖头来》、《鸿雁》、《康定情歌》等歌曲中,他们以不同的民族音乐会,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音乐享受,而且还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内涵的理解。
三、结论
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对民族声乐多样化的融合,实现文化、自然、自然相结合的一种发展态势,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建立了民族声乐的课程,同时也完善了声乐教育的创新模式。在文化视角不断拓展的过程中,使民族声乐更具特色,进而推动中国民族声乐文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宁.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功能研究[J].黄河之声. 2017(16)
[2]季毅.多元文化大融合视野下的文化教育发展研究[J].明日风尚. 2017(19)
[3]宋柏汶.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 2017(18)
[4]刘海燕.从昆曲《游园》中闺门旦的表演特点看传统声乐艺术对民族声乐表演的借鉴意义[J].艺术评鉴. 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