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产教融合”作为职教改革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受到整个职教界的重点关注,职业性、区域性是其本身应有的特点,而且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专业性人才加强培养,融合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社会服务于一体,完善建设课程、专业、资源、实践等几个方面,可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基于此,以下对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深化“三教”改革的关键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院校;深化“三教”改革;关键
引言
2019年10月,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方案》,标志着产教融合工作由理论研究走向教学实践,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如何深入落实产教融合战略,促进教育、科研、产业、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是每一个高职院校一线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个人工作实践情况,对于产教融合工作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探索,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应保障措施与建议。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概括来说,产教融合是教育改革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其内涵就是融合教育与发展于一体,不再像以往那样割裂教育。尽管教育在迅速发展,但是脱离了实际,无法达到促进生产发展的目的,这无疑是教育的失败,也很难保持长久。在职教改革的背景下,呈现了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趋势,并且教育的目的也被展现出来。为生产服务始终是教育发展的目的,与生产相脱离的教育一定是不切实际的、是失败的,时代也会将其抛弃。
二、产教融合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不对等,融而不合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传统产业面临改造升级,新兴产业也不断发展,这些都对高素质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敏锐地认识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快速跟上企业的发展。但目前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的需求仍不匹配,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向员工转换有明显的差异
所谓学生向员工转换的差异就是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与企业对员工素质方面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对当前社会需求的调研还不够深入,有时尽管做了深入的调研,但是受到学校现有的软硬件条件制约,培养的学生要达到市场需求并不容易。近年来,有一些高职院校与企业真正实现了产教融合,但是仍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所以出现了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偏离了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情况。在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影响下,企业随之出现了明显的智能化特征,无论是技术更新还是产业转型,速度都非常快,由此也使市场对人才有了不断改变的需求,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无法与其保持同步,所以“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尤为严重,学生与员工的素质就必然存在差异性。此外,企业还可能对职业院校的各种安排疲于应付,影响到企业合理进行配置资源。
(三)法规不到位,缺乏应有约束
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新政策只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规划,是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法规的开始。就目前来看,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还缺少健全配套的政策法规。现有体制对校企合作中的利益分配还不够明确,融合渠道不畅通,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效果。因此只有打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瓶颈,才能保障受教育者的权益,促进职业教育的有序发展。
三、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深化“三教”改革的关键措施
(一)全面推进“双师型”的教师培养计划
“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具有“双证”或“双职称”的教师,“双师型”教师既要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又要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是产教融合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方面需要教师要到企业中参加一定期限的上岗实训,以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丰富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充分吸纳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健全评价体系、扩大职业院校教师聘任的自由度,从而改变过去“唯学历论”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一支以学术带头人牵头,专业技术教师承担主要研究任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深化校企合作,寻求利益契合点
在产教融合中,校企合作双方的利益契合点决定了产教融合的广度与深度。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行业企业支持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动机是增加自己的利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不少校企合作都是学校处于主导地位,企业处于辅助地位,企业的优惠政策操作性较弱,从而出现利益不匹配,大大影响了追求利益的企业合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要实现校企利益的聚焦,高职院校必须深化双方合作,实现校企之间的内涵对接,使企业真实受益。双方要不断创新融合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师资团队、实训基地、研发合作等方面深度合作,才能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三)深入挖掘技术创新,实现精准服务
切实加快教育工作中的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产教融合下的精准服务目标。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建立产教融合发展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建立网络数据共享平台,全面推进产教相关数据的互联互通。在重大领域中进行数据的高效采集、有效利用,建立涵盖高校、企业、行业的数据分析平台,根据数据分析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计划、产教融合计划,集中科研经费进行关键领域的技术创先,提前储备产业发展人才,实现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产教融合战略的精准性,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四)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建设理念,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需要考虑企业及学校的“双主体”特征,按照“能力本位”的思想,对实践课程进行全方位的优化,从而保证学生掌握专业课要求的基本实践能力,同时要求学生突出掌握行业或企业要求的特色实践内容。基于上述要求,学校可以从基本技能、单项专业能力、综合专业能力、跨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五个模块,构建多元化递进式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该体系实践内容凸显实验、实训、实习和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并通过学校通用教学平台、专项技能实训平台、综合技能实训平台和顶岗实习就业平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这体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的理念,增强了课内实训和课外实训、专业理论与专业竞赛、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结合的程度。
结束语
产教融合是我国推出的全新育人模式,具有以往教学模式不能企及的优势,应当大力推广和落实。在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需要重新审视外界专业和本校专业的前景,并慎重筛选出重点培养的专业类型。结合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与社会上的大型优质企业实现意见交换,最终促成交流。这个过程中,双方要明确自身职责与义务,找出可以契合的要点,实现深入融合,实现科研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双重目的,切实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胡江川.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3(04):220-221.
[2]耿保阳,王晓玲,滕强.高职产教融合面对的症结及优化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19(02):43-44.
[3]蒋新革.新时代高职产教融合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20(01):123-127.
[4]匡效良.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4):145-146.
[5]许超.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分析[J].老字号品牌营销,2018(0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