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教育对战后主要经济体的腾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是我国学习交流的主要对象。随着我国产业经济的不断转型与升级,迫切需要依托职业教育来培养大量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以解
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本文简要对比分析了中德职业教育模式,对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借鉴要点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中德对比;职业教育;教育模式;借鉴
由于经济发展原因,德国的职业教育水平较高,职业教育发展较为成熟,形成了较为完善、系统、卓越的职业教育体系。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较低,在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应用教学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人才培养与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存在供给侧的矛盾。基于此,需要进一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引进成功的教育模式,全面提升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能力与综合素养,为我国产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教育保障。
一、中德职业教育模式比较分析
在国际职业教育领域中,主要存在三种教育模式,分别是企业制教育形式,这一形式主要存在日本地区,由企业直接负责学生的职业教;“双元制”教育模式,这一教育模式主要存在德国地区,就是指具有一定教育资质的企业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与文化知识教育,再由企业进行技能教育;职校制教育模式,这一教育模式是我国主要的职业教育模式,由职业院校负责学生的全部职业教育,包括:文化知识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与岗位职业教育[1]。
从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入手,可以发现,在德国,职业教育主要分为“双元制”教学与全日制职业教育,其中全日制职业教育又可以细化分为:“职业专科”与“全日制职业学校”。虽然全日制职业教育与“双元制”职业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同样的岗位教育,但是“双元制”职业教育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企业承担的岗位津贴,因此,“双元制”职业院校是德国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首要选择;在德国,约65%的学生会选择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
职校制职业教育是我国的主要职业教育模式,在国内,职业教育由各个地区的职业院校承担,包括: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大企业开办的职业学校(如一起集团的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我国职业院校的教育优势是学生能够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保证专业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但缺陷是往往会脱离专业相对应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这就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的配置,出现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较低的情况[2]。
二、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借鉴要点
(一)结合我国产业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现状,完善职业标准体系
一味地照搬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同样无法满足我国企业的发展和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要想有效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就要结合我国产业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现状,从我国当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入手,明确各个专业的职业标准,建立完善、健全的职业标准体系,从而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标准来源于计划经济时期产生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由国家人事部门掌控,企业的用人标准则是由企业自己制定;职业院校可以结合国家职业标准与不同专业的企业用人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将其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参照[3]。
(二)重点培养学生通用技能,提高岗位迁移能力
要想有效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就要认识到“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本质,分析其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应用效果与侧重点。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可以结合其重视岗位能力的特点,重点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通用技能,促使学生既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具备过硬的通用技能能力,具有一定的岗位迁移能力,弱化职业教育的岗位局限性。学校可以将通用技能的培养贯穿于各个专业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比如:焊接技术、管道工技能、木工技术等,学校可以将这些技能融入各个专业的系统教学中,促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4]。
(三)培养学生价值工程观,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要想有效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就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科学价值工程观,结合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可以发现其较为常用的专业教育方式就是通过一个完整的系统作为最终任务的单元展开专业教学,比如:从装配技术精度的视角,促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零件的加工技术,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结合图纸完成零件的加工任务,从而保证装配的统一性与互换性,之后再根据设计图纸完成单配技术操作。这一教育理念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缺乏明显体现,因此,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工程观,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
(四)明确应用型人才定位,锻炼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要想有效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就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中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明确导向。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不能够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职业院校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岗位情况,引进“应用工程师”理念,为学生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与方向,提出具体、精准的人才定位,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促使学生根据岗位人才定位自主学习、实践,从而锻炼学生自我发展能力[5]。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是面向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的办学宗旨,就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实践性。在中德职业教育对比中可以发现,德国的职业教育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与培养性,因此,要想有效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就要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及人才需求现状,制定符合国情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还要重点培养学生通用技能、价值工程观,明确提出应用型人才定位,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骆贞颖.中德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36):162.
[2]车君华,曾茜,孟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的“济南模式”创新实践[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05):5-8+11.
[3]刘楠楠,章建新,梅文馨.面向制造业2025中德职业教育的比较[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17):166-168.
[4]周晓刚,车娟.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模式对县域职业教育模式创新的启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4):6-9.
[5]吕江毅.中德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优势因素比较[J].中国成人教育,2018(11):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