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钱穆是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18岁踏上教坛,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并创办新亚书院。其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为我国教育事业奉献一生。作为著名史学家,钱穆教书育人、著书立说,有着丰富、独特的历史观教育思想。钱穆的教育思想与教学风格对当今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钱穆;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一 引言
钱穆从18岁起,就已经“抗颜为人师”,先后辗转任教于五所不同的小学,并担任过一所小学的校长。在这段教学生涯中,他努力尝试,积累了丰富的小学教学经验。但是遗憾的是,学术界目前对于钱穆的小学教学生涯的经历研究较少。钱穆在大学的执教生涯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大陆、香港和台湾三个阶段。目前,对钱穆大学教育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香港新亚书院时期。作为现代著名的思想家,钱穆的思想遗产历来备受推崇,后代学人也十分重视对其进行研究与解读,成果也自然极为丰富。概括起来,研究大致从钱穆的生平及其学术思想研究、钱穆的教育思想研究、钱穆新亚书院教育实践的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对钱穆教育思想的研究进行综述。
二 钱穆生平及其学术思想研究
对钱穆生平和学术思想的研究可说是当前钱穆研究的主体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以下仅列举笔者认为较有代表性的部分作品。
学者李木妙[1]的《国史大师钱穆教授传略》是为纪念钱穆一百周年诞辰所著,其中详细叙述了钱穆的生平概况及成就贡献,对钱穆的著述进行整理并作以简要评述,由于作者系历史专业出身,对钱穆的作品评述多从史学方面入手,对教育思想及实践关注较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为悼念钱穆逝世所编的《钱穆纪念文集》[2]和李振声所编《钱穆印象》[3]收录了钱穆弟子对其师的生平记叙、师生之间深厚感人的情谊,以及对先生学术思想如史学、儒学的总结与评述。严耕望在《治史三书》[4]中记述了钱穆求学、任教、治学的经历,以及在学业乃至生活上对他的诸多教导。上述作品都主要是钱穆弟子以师生相处回忆录的形式呈现,虽然并没有涉及对其教育思想的论述,但也可以成为后来学者研究钱穆教育思想及专业发展之路的珍贵原始资料。
国外学者中,仅见美国学者邓尔麟[5]曾运用实地考察、采访和社会调查等方式,并参照钱穆回忆录《八十忆双亲》,对钱穆的出生地七房桥进行了详细描绘,同时也对其学术活动和学术思想进行评介,力图揭示钱穆在动乱的、学术思想分化严重的年代是如何坚持自己的学术理想,致力于振兴中华传统文化。陆玉芹[6]《未学斋中香不散一一钱穆和他的弟子》一书叙写了钱穆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评述了其最具代表性的四部史学著作,分析了钱穆对其弟子的耐心教导与深刻影响。另外,书中还专门对钱穆的教学生涯和教育理念进行了论述,为后来的钱穆教育思想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另有若干钱穆的传记,都分别叙述了钱穆的生平和学术生涯,有的从经学、子学、史学几方面论述了钱穆的学术思想,有的详细叙述钱穆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研究生的丰富从教生涯。
钱穆之子钱行的《思亲补读录一一走近父亲钱穆》[7]以儿子的视角,展示了钱穆生前治学过程以及生活中的诸多言行事迹,还有作者自己对钱穆思想的理解与思考,这一著作可以成为后续钱穆研究的一项新的史料。徐国利[8]的《钱穆史学思想研究》认为史学是钱穆一生治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因此主要从史学的视角叙述钱穆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以及其具体的史学思想观念。对钱穆史学思想的研究还有新近出版的《钱穆与20世纪中国史学》[9],但此书并不着重探讨钱穆史学思想的内容,而是将其放在20世纪史学发展背景之下,论述其形成、发展过程以及与同时代其他流派之间的关系。
除上述著作之外,还有大量期刊和学位论文,大致从史学、经学、文化观以及治学之道等方面对钱穆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从不同角度对钱穆这一国学大师进行了解读。
三 钱穆教育思想研究
目前关于钱穆教育思想的研究相较于学术思想研究虽然数量并不很多,但研究角度已经较为全面。唐文吉[10]较为全面地论述了钱穆教育思想的源头、发展轨迹及内容,强调其源头主要是家学渊源和学校教师的影响;针对当时思想教育界的现实,钱穆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力图重建师道尊严,进行中等教育改革等。魏兆锋[11]以“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中国人”为题论述钱穆的教育思想,应该说很好地抓住了钱穆教育理念的核心,因为钱穆无论是从事教育的“正业”还是从事治学的“副业”,终其一生都是在“为故国招魂”。该论文全面介绍了钱穆生平及教育活动中所秉承的文化理念,以及教学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方法等,还对钱穆上述思想的时代价值和对当前教育的价值进行了评述。俞启定[12]从教育之地位、人格教育的重要性、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明道之理想的教育四个方面,具体而深刻地阐述了钱穆先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邓子美[13]着眼于钱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融之处,指出先生教育思想对于人格与理想具有特别的侧重,充分体现了传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精神所在,对当今社会我们致力于重建学生的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姚楠[14]着眼于钱穆先生的教学实际,指出先生的教育思想是提倡自由、强调人格塑造,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以融合东西方文化为目标的具有深刻内涵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尚建飞[15]认为钱穆先生的教育思想体现了浓烈的文化民族主义气息,先生的教育思想脱胎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钻研,以传统教育思想为蓝本,兼顾西方教育思想的目的也在于从比对中体现本国家本民族自有文化的魅力与生机。陆玉芹[16]则着重阐述了先生的中等教育观,并从中提炼出对当今教育的可资借鉴之处。包欣然[17]提出,多数学者在对钱穆先生的教育思想进行研究之后都认为钱穆先生倡导的是一种“治学与修身”相结合的儒学教育理念。
在钱穆任教的每个学段所体现的教育思想都分别有学者进行探讨。马建强[18]探讨了钱穆的小学教学实践,重点论述其作文教学思想、对后进学生的教育以及处罚学生的智慧;周勇在《江南名校的中国文化教育》[19]一书中阐述了钱穆在苏州中学担任国文教师时所制定的教学目标、阅读书目、课堂教学内容等,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钱穆的中学语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欧阳仕文[20]在研究钱穆著作《新亚遗铎》时发现钱穆所倡导的教育宗旨是求学与做人的“融通合一”,其教育取向是要对国家、民族、社会有所贡献,教学方法讲究课程学术化、学术研究化、生活艺术化。
钱穆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也是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钱穆先生的学说,脱胎于中国的传统学术。自古以来,中国的读书人都强调个人的生命要融汇在社会大群的事业中而得以实现其价值,故而特别能够感触到时代气息,并与自身学习到的知识文化相印证融合,从而有所体悟、进而有所作为。
这种于掌故礼文中求真知、坚持一切都围绕着人的本质需求、寻求“道”“我”统一的精神就是人文精神。假如在教育的过程中贯彻了这种理念,就可以说这样的教育理念就是人文教育理念。钱穆先生执教数十年,所坚持始终的正是这样一种人文教育理念。俞启定[21]认为钱穆秉持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具体体现在把教育看作“立国大本”,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以及立足于“培养理想完整之人格”而非传授知识,重视博通而非专精等等。邓子美[22]认为钱穆把传统中国学术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其理想的人文教育理念,并付之于实践。洪明[23]认为出于当时教育人文主义精神流失的状况,钱穆强调人文主义教育,且其核心是强调培养学生做人的重要性。陆玉芹[24]的《未学斋中香不散一一钱穆和他的弟子》中论述了钱穆在其创办的新亚书院中所秉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强调其奉行了人文主义教育宗旨。有关钱穆的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现有研究几乎都没有提到,仅能找到少数几篇研究视角较为相关的文献。周勇[25]考察了钱穆在苏州中学任教期间的中国文化教育行动,也论述了钱穆以重建国家文化认同为目的的课程改革行动及其对当代课程改革的启示。谭晓泽[26]在学位论文《思考中的行动:钱穆的中国文化教育道路》中考察了钱穆以《国学概论》为中心的中国文化课程。上述研究分析了与传统文化教育有一定相似性的钱穆的中国文化以及国家文化认同教育行动,但一是仅考察钱穆一段时期内的中国文化教育,没能对钱穆的整个中国文化教育历程进行系统考察,二是没能立足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问题,为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形成可供参考和学习的范本,因此仍有在这一视角下继续深入研究的价值与必要性。
四 钱穆新亚书院教育实践研究
钱穆先生一生从小学执教到大学,其教育思想的真正成熟,是从新亚书院的建立开始的。通过贯彻自己的教育理念,新亚书院在钱穆先生及其他同仁手中,从“手空空、无一物”的境地中成长起来,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教育硕果累累,得到了国内公众甚至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教育奇迹之一”。对于新亚书院的研究,国内学术界的成果如下:在探究新亚书院与中国传统书院之间的联系方面,易龙[27]指出新亚书院提倡讲学、注重学生的人格与道德的培养,本质上是对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的传承。在对新亚书院教育思想等的研究方面,如石力波[28]《钱穆的中国艺术文化思想探究》、张换敏[29]《试论钱穆的中学历史教育观》等,这些文章着重强调的是新亚书院的教育思想,而在具体教学内容等细微之处缺乏探讨深入。例如,赵剑桥[30]的《钱穆与新亚书院研究—兼论国学精神在香港的传承》与颜志荣[31]的《钱宾四新亚书院时期“中国人”教育思想研究》,前者主要以钱穆先生的教育理念为突破口,阐述传统文化在香港的发展历程,后者从钱穆先生教育理念中侧重道德品质方面的特色上进行深入剖析,然而对于具体的教学细节却是涉及甚少。
五 结语
综观以上文献,当前关于钱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生平和学术思想。在少数的关于教学思想的论述中,又多致力于从各个不同的学段考察钱穆的教育思想。就总体而言,对钱穆的研究更侧重于他的史学、文化学方面,而对他在教育方面的研究则重在对他教育思想的笼统介绍,关于钱穆民族精神教育思想的研究尚属空白,完整研究还不存在。由于钱穆的学术研究多成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遭遇动乱的时期,因此他的学术成果深刻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及存在的种种问题,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主动承担“为故国招魂”的社会使命,他关于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成果,是促进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丰富宝藏,我们要立足当下,满怀虔诚和敬意学习、创新、完善钱穆的学术成果,站在这一前人的肩膀上,延续其研究成果,为促进我国民族自觉、树立民族自信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木妙.国史大师钱穆教授传略[M].台北:杨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钱穆纪念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3]李振声.钱穆印象[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4]严耕望.治史三书:钱穆宾四先生与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邓尔麟,蓝桦.钱穆与七房桥世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6]陆玉芹.未学斋中香不散:钱穆和他的弟子[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7]钱行.思亲补读录[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8]徐国利.钱穆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
[9]陈勇.钱穆与20世纪中国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
[10]唐文吉.钱穆与文学雅化问题[D].北京大学,2006.
[11]魏兆锋.“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中国人”[D].华东师范大学,2012.
[12]俞启定.钱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述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01):30-36.
[13]邓子美.人间佛教研究五十年述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36(06):65-77.
[14]姚楠.钱穆“性道合一”思想初探[J].学术探索,2019(03):9-14.
[15]尚建飞.钱穆解读老庄思想的“思想线索”[J].现代哲学,2019(01):140-147.
[16]陆玉芹.未学斋中香不散:钱穆和他的弟子[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17]包欣然.钱穆笔下的中国传统思想——读《中国思想通俗讲话》[J].江南论坛,2018(04):60-61.
[18]马建强.钱穆是怎样做小学教师的[J].教师博览,2002(10):30-32.
[19]周勇.江南名校的中国文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04-131
[20]欧阳仕文.钱穆教育思想新论一一以《新亚遗铎》为中心的考察[J].教育评论,2010(02):156-159.
[21]俞启定.钱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述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01):30-36.
[22]邓子美.人间佛教研究五十年述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36(06):65-77.
[23]洪明.简论钱穆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02):46-50.
[24]陆玉芹.未学斋中香不散:钱穆和他的弟子[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25]周勇.国家文化认同与课程改革一一以胡适、钱穆的课程改革行动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07):40-47.
[26]谭晓泽.思考中的行动:钱穆的中国文化教育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7]易龙.钱穆与民国学风——以私立五华文理学院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7(06):94-102.
[28]石力波.钱穆的中国艺术文化思想探究[J].知与行,2017(06):46-50.
[29]张换敏.试论钱穆的中学历史教育观[J].中国民族博览,2016(08):95-96,201.
[30]赵剑桥.读钱穆先生《中国文化史导论》[J].现代经济信息,2018(03):462.
[31]颜志荣.论钱穆的“中国人”教育——钱穆新亚书院时期德育思想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9(1):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