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习是学习个体独立的探索活动,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探索,会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大大提升学习效率。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前置学习活动,而是成为让每一个孩子提高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预习 问题 对策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感悟。在初中语文学习当中,预习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预习可以实现课堂自主化。但是很多教师不熟悉预习教学的方法,无法保障初中语文的预习效果。预习就是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课文内容,教师要负责指导学生的语文预习,这样才可以保证预习的高效性。
一、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习方法大同小异
初中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不喜欢枯燥的、单一的预习内容。但是,当前诸多教师在为学生布置预习内容的过程中,内容都十分大同小异,毫无趣味性,如此便使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诸多教师在七年级的时候,便是让学生在课前熟读课文,对文中的生字词进行抄写或听写,这样的预习方式在初中乃至高中都会一直使用。教师不会考虑课文内容的长短和难易程度,这样陈旧固化的预习方式既和初中生的预习口味不符,同时也导致了学生排斥语文学习。
(二)任务布置没有针对性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一些学生可以做好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一些学生却觉得难度很大,这就需要教师可以分层对预习任务进行布置。然而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任务的过程中,“一刀切”的现象十分普遍,不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并未就各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与之相应的预习要求,导致他们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展开预习,进而便出现了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
(三)内容多形式少
为实现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部分教师对学生语文预习提出了诸多要求,朗读和背诵课文,字词字义字形以,搜集作者背景和相关资料,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内容极为丰富。这样复杂繁重的预习任务会让学生感到十分疲倦,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进而导致语文预习效果十分不理想。同时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的预习形式和渠道进行拓展,在语文课前预习中仍以读写写字为主,学生长期重复这样的预习形式,很难对预习产生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有效预习对策
(一)注重预习方案的多样化,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选择
将课文真正交给学生,让他们把认知课文的主动权真正掌握到。自由自主地对学习目标进行确立,实施开放式预习,给他们充足的思考和阅读空间,使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例如,在教学《我爱这土地》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以下几套预习方案:第一,按照自己的标准对课文进行朗读被动,加深对诗歌思想内涵的感受。第二,对《我爱这土地》的英文版进行背诵,体验不同语言表达情感的方式。第三,对《艾青诗选》进行阅读,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语文的宽度得到拓展,把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激发出来。当然,学生也可以立足于自身的学习潜能,重选或重组预习方案,对预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拓展和挖掘。
(二)精心设计,明确任务
因为语文新课程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和开放性,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经常是查查字词,读读课文便算完成任务,敷衍了事,这样的预习,效果十分不理想。
怎样给予学生引导,让其从这样的预习误区走出来,需要教师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具体明确学生的预习任务,将预习的开放性和层次性彰显出来;需要教师立足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就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按照“低入高出”的原则,为学生精心设计语文教材的“预习单”,分解笼统的教学目标,形成一个个排列有序、学生实施和操作便利的若干小问题,明确学生的预习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为例,本课的预习任务是让学生自主感受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还念,对自然产生热爱之情。针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每位学生的立足于不同的角度或立场有不同的看法。无需用“时代感”生搬硬套。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操作性强的“预习单”,预习单可以用纸质文本的形式发给学生,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来,预习单上的内容应包括教材中的字、词、句、篇和写作技巧等,也可以是延伸和拓展教材内容。借助预习单让学生明确自己该做什么,并独立完成。
(三)指导方法,增强预习信息
要想当学生从“知之”转变为“乐之”,重点就是给予学生指导,让其掌握预习方法,相同学科,不同的学情、教学内容和文体,其选用的预习方法也有所区别。通常而言,经典美文重视诵读,戏剧重视矛盾冲突......运用有效的方法,根据任务单上的步骤展开有效预习,同时要坚持不懈。
以《三峡》一课为例,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既要把必要的文学常识掌握到,同时还要对朗读予以高度重视,运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标注重难点位置,以引起密切关注,可以对相关的参考书和工具书进行查阅,将文章内容理解到,尽可能借助自己的努力突破学习难点。回忆已经学习过的写景美文,其特点有哪些?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把《三峡》的重点理解到,也就是写景要把景物的特征抓住。并未彻底弄懂的问题要在相应的位置上做好记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解决。唯有如此,才能確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语文的趣味性,促进学习语文信心的增强,也能最大化的促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采用有效预习评价措施,提高实现课堂效率
为了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测,并促进学生预习效率的提高,可以运用相应的激励、监督和评价措施。不要让预习流于形式,有效落实预习。
首先,自我评价,立足于教师讲解和学生回答,将自己的导学案中的不足发现,在之后的预习中进行完善和改正。其次,小组评价,可以由组长进行检查,加大监督和完善力度;也可以组内成员相互检查,取长补短;或不同小组之间相互检查,增强交流,促进学生进步。最后,教师评价。教师课前可以对各层次的一些学生的导学案进行抽查,也可以在课堂中立足于学生的表现随时对预习效果做出点评,主要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进行评价。借助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实现课堂效率的最佳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预习工作中,应怎立足于学生的不同差异以及教材的特点,开展有效预习,有层次性地对预习作业进行设计,减轻学生的预习负担,确保预习效果的良好性。在预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展开预习,对预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认真对待预习而不是敷衍了事,从而把良好的预习习惯养成,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的开展与方法探寻 马伟宏 《学周刊》? ??2020年
2.浅谈教师干预下的初中语文有效预习方法 蔡新喜 《读与写》(教师)??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