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需要从思维的特性出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多进行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当然,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时,需要帮助学生转变传统的数学学习观念,让学生不仅仅学会数学解题方法,还要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角度的多变性,让学生的个人素养能够在发散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散思维;培养策略
对于学生小学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就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向。这不单单只是对于学生思维积极性、求异性和联想性的一种训练,更是为了国家的美好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涌现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条件。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在进一步的培养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创新的思维能力。在这条道路上,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任重而道远,为真正提高教学品质,增强学生学习能力要更加不懈付出。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对某种事物非常感兴趣,就会以较强的动力积极探究其中的奥秘。当然也包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必须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带着较高的热情展开学习与思考。另外,惰性思维直接影响着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其中,积极思维恰好同惰性思维相对。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切入点来培养其发散思维。
2、多元化教学方法,构造教学氛围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断总结分析以往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失误以及缺陷,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修正,把新型的教学方法融入到其中。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同时,合理的通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借助启发式教学、问题引导式教学等方式来在教学过程当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在教学过程当中,还可以借助当前信息化教学技术来进行教学,将教学知识内容与声音图像等动画效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深化学生的理解力,带动整体教学效率全面提升。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把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通过借助视频以及图形的转化,促进学生有效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知识,在学生观察物体的过程当中,自主的探索其中存在的数学内容知识,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借用灵活的数学习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联系性
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明显的章节性,学生并没有形成数学章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意识,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是破碎、零散的特性,学生并没有形成整体的数学思维体系,思维的联系性未得到有效的培养。此外,由于小学学生自身数学学习能力的束缚,学生很难在短暂的时间里将两个不同章节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加剧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独立性。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搭建数学思维的桥梁,培养学生的思维联系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制定一些数学习题的措施,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思维的联系性。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关于四边形的相关内容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可以联系四边形与角的知识点,笔者在课后习题的设置过程中要求学生将四边形的不同角的特性表述出来。因为四边形的不同内角具有独特性,学生通过思考四边形的角度特性,不仅快速地掌握了四边形的知识点,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回忆了角的知识点,让学生有效地将两个数学章节内容联系了起来,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联系性,也推动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发展。
4、一题多解,灵活多变
锻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在数学教学当中,指的是要求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用多种角度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进而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出不同的解决方式。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一定要注重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上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比如说,有这样一道数学应用题:“小红每分钟走80米,她10点从家里出发,那么10点25分的时候,她能走多远?她和同学约定10点40见面,同学家距离她家3500米,那么,她能够准时和同学见面吗?”在这两个数学问题当中,第一个问题相对简单,大部分的同学都能够应答如流,而第二个问题却需要发散性的思维,是前一个问题的灵活变化,第一个问题可以为第二个问题的思考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多种方式,以此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5、改变思维模式,提升思维联想性
联想思维是一种思维想象能力的一种体现方式,它也是发散思维的一个特点。通过对学生进行思维联想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学生的思维广度得到提升。在解决一个问题上,首先分析问题的根本,然后根据自身的情况经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对问题进行联想,这样才能使解题思路变得清晰简捷。
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的问题上,学生就可以联系到在现实的实际生活中,鸡和兔子的存在情况,根据鸡2只脚,兔子4只脚的关系进行问题解答。还有就是像一些问题在题目的叙述上看起来是不象是工程问题,但是在给出来的条件特征看来又与工程问题有关,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根据工程问题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让学生去联想与这个问题类似的工程问题,然后进行解答。在数学的应用问题解答中,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变性,提升思维的联想性。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必须要重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锻炼,让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本文,笔者提出了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从业人员的重视。最后一点,教师也不容忽视,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对课堂中的学生的特色和心理进行把握,根据学生的特色和心理来培养和教学,让学生能够提高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也能进一步开拓思维。
参考文献:
[1]黄阳美.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策略探讨[J].学周刊,2020,No.425,28.
[2]马建霞;张晓丹.小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调查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19,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