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模式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吕楠
[导读] 随着改革开放,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在世界上扮演越来越多的角色。而英语是世界上适用国家和地区对多的语言,自然对英语翻译有了更多的社会需求。创新是每个行业当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新思路与新途径的开拓离不开创新的推动。培养实用型人才是高校的最主要任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也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英语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官方语言,使用人口众多,因此,社会对实用性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大。笔者主要对我国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主要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突出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从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促进翻译人才能力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人才培养;英语翻译;创新思维;高校




        创新水平制约着行业的发展,国家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分析不同社会时期的实际需求,进而积极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沟通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逐渐遍布各行各业。逐渐广泛的国家交往,对英语翻译的专业度和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诸多高校在翻译人才的培养方面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但仍然不能满足实际的社会需求,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人才培养当中存在多种问题。人才的实用性,主要取决于高校的培养质量,要想使翻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掌握较强的实际翻译技术,就要在教学模式以及观念等方面不断创新。
         一、我国培养英语翻译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语言文化了解不足导致翻译偏差
    高校主要负责为社会培养符合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高校培养学生需要立足于实际需求。满足社会需要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但翻译人才的培养当中,普遍存在培养的学生,可在学习完书本上的知识以后,具备了一定的应试能力。但在实际翻译方面,往往不能理解话者的真实情感。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了大量的词汇,语法等知识,但实际从事翻译工作的时候,习惯性的按照课本的内容进行翻译。更有甚者单纯运用习以为常的中国人的思维分析英语句子。导致翻译的准确度不高,翻译出来的语句不通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单纯背诵语法和词汇,但对于国外的文化以及外国人的思维方式了解不够,导致对语言的理解偏差。在实际翻译当中,甚至出现望文生义的现象,导致翻译的偏差甚至严重错误。
        (二)翻译从业人员在翻译能力上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国内高校在多年之前就已经开设了翻译,外语等相关专业,培养翻译人才的年限较长。但实际的培养质量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在多方面均有提升空间。国内高校教师大多是生长在国内的本土教师,在语言学习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高校出来的学生的考试能力相对较好,但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翻译当中。这主要与学生对语言的认识不足有关,翻译人员对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不够了解。也有部分翻译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对替代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遗漏甚至出现翻译错误。归根结底,与我国的教育模式存在密切的联系,我国主要以书本为基准开展教学活动,考试答案以书本为基准,这会导致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过度僵化的按照书本内容生搬硬套,导致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不能科学的结合。
        (三)应试教育的模式固化了翻译人员的思维
    翻译人员往往会接受为期几年的高校培养,而高效当中的教育观念是只看试卷成绩。根据试卷上的情况判断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也会因为高效的应试体系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标。学生为了在校期间的成绩,就会按照应试教育的标准进行学习,形成传统的思维方式。而实际需求恰恰与考试的要求不同,不仅拘泥于每个单词的翻译和语法的考察,更是思维方式和语境的综合考察。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实际翻译水平并不能得到提升。这也是导致翻译人员学业水平高而工作能力差的关键问题所在。众所周知,理论知识学习固然是实际运用的基础和前提,但过于注重理论而忽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就会导致学习的知识无法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教育模式是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因素,通过翻译工作当中存在的不灵活等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的应试教育也导致了培养的人才无法胜任实际工作的问题。
         二、创新驱动发展下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根据社会需求制定教学方案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为社会提供能够胜任实际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为了使培养的人才与需要匹配,就必须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对需要的人才种类以及就业方向进行充分了解。由于每个领域的翻译工作特点存在差异,在培养方案制定方面,需要先明确就业的领域,根据具体需要量身定做培养方案。例如:为企业培养翻译人才,就需要先了解企业的主要性质以及发展方向,针对企业的发展目标挖掘人才需求。在明确了具体的需要以后,分析胜任翻译工作需要具备的能力,在高效教育当中,重点进行能力培养。此外,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地方特色,高校特色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专业方向。在整体教学模式上顺应时代的发展,逐渐破除应试教育模式,例如:在考试内容设置方面,可以适当增加或者进一步扩大实际翻译能力的考察。引导学生走出固有的书本学习思维,逐渐将学习的目标转向实际能力的提升。此外,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逐渐提升校外教学和实习的占比,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实际翻译能力。例如:与外资企业等翻译人才缺口较大的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将以部分教学内容转向实际能力的锻炼。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常规中国教师教学的基础上,聘请外教来授课,特别是翻译能力提升的相关课程,通过外教教师的引导能够对国外的文化风俗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对于解决望文生义,中国式思维造成的翻译偏差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每个社会时期,每个行业对翻译的要求不同,因此,在教学方案上需要做到适时调整,与时俱进。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高度匹配,制定不同行业的专属培养计划。教学方案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应通过不断查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优化教学方案,保证学生高质量的就业。
        (二)在课程体系上加以创新,注重实用性课程的开发
    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内容,要想培养实用型人才,就需要在课程体系和内容上加以创新,使课堂模式和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场景。课程体系的创新要以实践能力提升和实际需求为基准,按照翻译工作实际内容,可以将课程体系分成三大部分:分别是翻译技能,主要传授学生翻译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技巧性知识。翻译工具的简单介绍以及具体使用在课程当中占据一部分比例。中英写作能够为翻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写作课程也属于翻译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项目管理也属于翻译技能的分支学科,因此在翻译技能课程设置上,项目管理相关的课程有所涉及。翻译知识课程主要包括:翻译的历史以及理论课程,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翻译工作的一般原则,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通过对翻译理论和历史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翻译工作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规律,进而在工作当中更加得心应手。专业知识课程主要根据不同行业的实际需要,灵活安排学习的内容,例如:如果要培养法律行业的专业翻译,需要在英语翻译的基础上,增加法律相关知识的课程,帮助学生根据行业的实际情况灵活翻译。课程体系当中,需要适当增加应用教学的成分,根据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执行专属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相关内容。将单纯理论知识教学逐渐调整为翻译实践教学,推进学生与用人单位建立密切联系。
        (三)在实践教学模式和内容上加以创新
    众所周知,世界各地的社会风俗不同,价值观以及各行业的文化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思维方式和语言的规律上也存在较大差异。英语是世界上通行范围最大的语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音,语言的特点和规律也存在,明显差异。人们比较熟知的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就是典型的例子,英国人的发音哦普遍较为圆润。美国人使用英语时,单词的写法习惯追求简单。并且在美国,不仅使用课本上学习的英语,还有一些俚语被普遍应用。如果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风俗等文化方面的差异不了解,一味的采用书本上的理论或者是中国式思维翻译英语,很可能会出现偏差过大甚至产生笑话。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风俗也在随之变化,语言的变化离不开社会文化的推动。因此,要想是翻译工作准确无误,还需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和语言变化的动态,在翻译观念上不断更新。翻译实践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将思维从固有的僵化思维当中解救出来,推动翻译工作顺应时代发展。此外,行业的不断发展变化也会带来翻译内容的变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实现翻译模式和内容与行业动态高度匹配。翻译方法和翻译手段在翻译工作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实践内容的创新,不断更新翻译内容和翻译的思路等,也是实现翻译质量提升的金钥匙。
         三、总结及展望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国际间的交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英语翻译人员的需求量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目前我国对翻译人才的培养,远远达不到实际需要的标准。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针对具体高校的实际问题,选择科学的解决方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翻译专业的就业质量差问题。创新是翻译课程质量提升的首要条件,高质量的翻译也也同样不能离开创新的推动。高校在翻译课程模式和具体内容上不断创新,提升职业匹配度,有助于学生更加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使学校学到的知识能够发挥价值。一方面可以是学生受益,解决就业难,翻译工作无法胜任等问题,从另一方面讲,也能够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提升,获得更高的就业率,学生也能够从教学当中收获更实用的工作能力。高质量翻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多方面的创新,更多地将翻译教学与实际需要和国家文化接轨是创新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许可新.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策略研究[J].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8, No.307(07):161-162.
[2]李宏娟. 高职英语翻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 智库时代, 2018, 000(036):P.277-277.
[3]蒋领敏. 浅谈翻译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 上海翻译, 2018, 143(06):67-71.
[4]刘绽, 吴银红.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海外英语, 2019(18).
[5]周晓扬. 应用型民办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8, 000(002):7.
[6]官小龙.创新驱动模式下翻译硕士择业观分析[J].大众文艺,2018(16):174-175.
[7]高倩.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模式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J].现代经济信息,2018(09):429-430.
[8]吴汉周.创新驱动模式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以广西高校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06):61-64.
[9]林剑.我国十三五期间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发展模式研究[J].南方论刊,2016(09):58-62.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5年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以“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为基础,构建应用型本科学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5XJJGZXXM06)》的阶段性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