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环境修复(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津南 30035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产和生活中排除了大量的垃圾,这给土壤带来了相应的环境问题。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呈现各污染物复合并存的局面,这需要采取各项措施来减少土壤污染现象。本文就对我国农业土壤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农业;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土地是万物之基,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随着近几年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加快,土壤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被植物根系吸收进入作物中,进而由食物链进入人体,诱发多种疾病。我国每年土壤因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我国现阶段仍是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土壤污染无疑对我国的农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特别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农业作为农业发展模式,土壤的安全和保护,更是农业发展关注的焦点。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土壤环境高度重视,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管理条例,以加强对土壤的维护与修复。
1、当前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原因分析
1.1农业外在环境的污染因素影响
针对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对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农业外在环境的污染因素影响,是当前促使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国民经济的日益提升,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各工业企业、工厂的经营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了威胁。农业外在环境的污染因素主要体现在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固体废弃物一般可以分为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以及传染性废弃物等,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目前部分城市中并未设置相应的固体废物处理厂,因此固体废弃物的乱扔乱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业土壤的污染。
1.2肥料在农业中的大量使用
现代化社会中农产品高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其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等化学物品,但对于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农业土壤无法吸收大量的化肥,而产生严重的污染,不利于农业土壤的可持续利用。通常情况下,化肥在农产品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用法和用量,但由于农民的思想觉悟不够到位,在施肥过程中不注意施肥的方法、用量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肥料在农业土壤中的利用率,由此致使大量的农业化肥未被农产品有效的吸收,而是存留在农业土壤中无法挥发,进而造成对农业土壤的严重污染,不利于农业土壤的可持续应用和发展。
1.3污水在农业中的大量灌溉
污水在农业中的大量灌溉,也是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污水通常情况下是指人们生活中的废水和工业废水,废水中一般会含有磷和钾等农产品需要的成分,科学合理的灌溉会在一定程度上行促进农产品的生长,具有增产效果。但污水中同时也含有重金属等诸多有害物质,若大量的灌溉,会对农田中的农产品产生反作用,将有毒物质带进农田,不仅对于农产品具有严重的损害作用,同时对于农业土壤也具有严重的污染,不利于农业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2、农业土壤污染的防治对策
2.1强化环境管理与综合防治,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首先,对土壤污染源进行控制,研究实用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选择有代表性的污染区域进行土壤治理和修复。通过土壤修复示范工程,积累土壤修复经验,以便于更大范围内的土壤修复和治理。同时,对受污染土地进行合理利用,因地制宜种植非食用性的经济作物或林木,避免受污染土壤种植食品作物。科学进行污水灌溉,并加强对灌溉地区的监测和管理,及时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和成分,避免有毒有害的物质及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土壤中。其次,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对重金属及农药的吸附能力;对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应严格管理,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规划好农药的使用范围、喷施次数,研究新型农药产品,避免使用剧毒或高残留农药。
然后,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可种植吸附能力较强的植物,降低污染物的含量;或者采用生物降解的方式来改善土壤环境,而且耕种制度要科学合理,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降低农作物吸收量,并控制好土壤pH值,促进重金属污染物转换为沉淀物析出。此外,在掌握土壤特性和气候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农作物特点尽可能减少农药使用量。最后,工业生产应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工业“三废”进行合理回收,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浓度。
2.2发展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思路已经实现了从“末端治理”到“源头防治”和“全过程控制”的战略转变,同样在农业生产污染防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农业污染源的控制和农业污染排放的末端处理,更要从战略高度规划与发展可持续的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合理引导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选择种植适合本地地理、气候、资源禀赋等特征的农作物。例如,滇池流域种植业高度集中,复种指数高,商品率高,大量耕地用于种植花卉、蔬菜、烤烟等农药、化肥施用量大的作物,造成滇池流域面源污染严重。近些年滇池流域调整农业结构,坚持以农改林,沿湖坝区调整为园林园艺、苗木种植和农业休闲观光区域,明显改善了流域面源污染情况。第二,加大农业生产科技研发力度,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全面升级。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高科技农业生产技术,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到农业生产过程控制,再到农业生产废弃物再生利用,将传统农业化学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相结合,加快推动我国农业生产走向生态化、数字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从而从根本上破解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治标难治本的困境。
2.3采取适宜的治理措施
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方法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物理修复方法主要包括电动修复、电热修复等。电动修复技术是一种原位修复技术,具有不搅动土层,修复时间短的优点。有在沙土上利用电动修复技术的研究表明,土壤中Cr3+、Pb2+等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被Hg和Se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以采用电热修复技术,使污染物从土壤颗粒中解析出来。土壤污染物理修复方法还包括工程上采用的客土、换土等,是一种经典的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具有修复彻底稳定的优点,但是工程量大,费用高,会破坏土体结构引起土壤肥力的下降。化学修复方法主要包括淋洗法、改良剂法等。淋洗法可用于治理被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土壤,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成本低的特点,适用于大面积土壤污染区域。生物修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土壤污染治理中,包括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对于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以及放射性污染物质来说,微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降解、吸附或转化作用,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植物对污染物质的吸附累积作用。而对于生物污染的生物治理来说,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和植物根系分泌物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来达到治理污染的效果。对于土壤污染防治来说,在农业上还应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减少农田病虫害的发生,加强残膜回收力度。工业上加大微生物等绿色农药的开发,生产可降解农用薄膜,加强垃圾、粪便、污水等的无害化处理,杜绝污染源头。
2.4建立统一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构
目前,我国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关的部门较多,在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时容易造成责任推诿,存在“九龙治水”的现象,而且也形成了部门架构重叠,资源过于分散,不利于集中力量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因此,我国的《土壤环境保护法》应明确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能要求,或者赋予环境保护部门更合理的职权,改善跨部门协调工作的局面,为建立一个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构提供法律依据。
3、结语
土壤污染的特点是较难发现,只有通过长期的积累,危害性才会逐步显现出来,但此时开始治理难度较大。因为部分无机污染物可以与土壤有机质或矿物质相结合,长期保留在土壤中。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国家相关部门对土壤污染治理的重视度在不断提高,未来我国的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蕾.当前我国农村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与防治途径[J].科技展望,2017(17):87.
[2]张彬.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J].乡村科技,2016(26):71.
[3]张荣慧.农业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